共享知识分享快乐
第一章劳动经济学
第一节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定义: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市场经济制度中的劳动力市场现象及劳动力市场运行规律的科学一、劳动资源的稀缺性
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属性:1相对的稀缺性。2绝对的稀缺性。3支付能力、支付手段的稀缺性。
二、效用最大化利润最大化含义:“差值”是正值,越大越好;负值,越小越好。利润最大化是效用最大化的变形,突出效用的货币收益方面,忽略非货币收益方面。
三、劳动力市场经济系统由居民户(家庭户)和企业组成。居民户是劳动力的供给方,企业是劳动力的需求方。劳动力市场的功能:实现、调节资源的配置。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劳动力市场现象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四、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一)实证研究方法
1实证研究方法的特点:目的研究现象自身的运动规律及内在逻辑。结论具有客观性。
2实证研究方法的步骤:确定对象、设定假设条件、提出理论假说、验证。(二)规范研究方法
经济运行中的障碍:信息障碍、体质障碍、市场缺陷。规范研究方法离不开实证研究方法对经济现象的客观分析,实证研究方法离不开价值判断的指导。在劳动经济学的研究中把两种方法结合运用。
第二节劳动力供给和需求一、劳动力与劳动力供给(一)劳动力和劳动力参与率概念
社会劳动力:在一定年龄内,具有劳动能力与就业要求,从事或能从事某种职业劳动的全部人口,包括就业者和失业者。
总人口劳参率(劳动力总人口)100年龄别(性别)劳参率(某年龄(性别)劳动力该年龄(性别)人口)100
Es(ΔSS)(ΔWW)
1供给无弹性:Es02供给有无限弹性:Es→∞3单位供给弹性:Es14供给富有弹性:Es15供给缺乏弹性:Es1
(二)劳动力参与率的生命周期1519岁年龄组的青年人口劳参率下降
f共享知识分享快乐
女性劳参率上升趋势原因:1女性教育水平普遍提高。2制度劳动时间缩短。3人口出生率下降。4科学进步。
老年人口劳参率下降2555年龄段男性成年人劳参率保持高位水平(三)经济周期与两种劳动参与假说
附加性劳动力假说失业率上升,二级劳动力参与率提高。悲观性劳动力假说失业率上升,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下降。二级劳动力市场是经济周期中劳动参与变动幅度较大的群体。二、劳动力需求定义: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期内,某种工资率下愿意并能够雇佣的劳动量。
Ed(ΔDD)(ΔWW)
1需求无弹性:Ed02需求有无限弹性:Ed→∞3单位需求弹性:Ed14需求富有弹性:Ed15需求缺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