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定、产品质量不高和劳动生产率低等缺陷,而1958年前后池窑拉丝法的应用不仅有效解决了这些问题,而且由于一座窑炉可以通过数条成型通路,安装上百台拉丝漏板同时运作,从而可以实现大规模自动化生产,而近年来发展的纯氧燃烧技术进一步降低能耗,提高成品率。
如果说生产工艺的变革使得玻纤产业走上了大规模生产的道路,浸润剂原料及配方技术的发明与创新则诞生了今天丰富多彩的玻纤品种。如同IT行业的“芯片制造技术”,不同的浸润剂配方往往使得玻璃纤维的特性大相径庭,从而满足不同应用需求。1951年,美国杜邦公司发明了沃兰偶联剂,同年,硅烷偶联剂问世,它们为玻璃纤维工业的快速发展和在各个领域的应用铺平了道路,于是各种特性的玻璃纤维纷纷问世:1968年,美国欧文斯科宁公司研制成功S2高强玻璃纤维,它
f为高强玻璃纤维从军用向民用推广打下基础;同年,英国皮尔金顿公司研制成功牌号为“Cemfil”的耐碱玻璃纤维用于增强水泥;1980年代号为ECR的无硼无氟E玻璃纤维的研制成功,开拓了玻璃纤维产品在防腐工业领域的应用。随着下游应用领域从军用转向民用,对玻璃纤维的力学、耐热等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六十年代以来出现了许多特种玻璃纤维,如耐高温玻璃纤维、高强度玻璃纤维、高模量玻璃纤维等。经过70多年的发展,目前国外玻纤行业发展到3000多个玻纤品种,50000多个规格,每种规格都有一种用途相对应,并且品种与规格仍以每年平均增长10001500种的速度迅猛发展。213成熟(1980s2000s)玻纤和1935年问世的聚酯树脂结合,则诞生了增强塑料。作为复合材料用增强纤维的最重要基材,玻纤占据复合材料所用增强纤维的98左右,主要包括CCL(覆铜板)、绝缘材料、浸渍涂层制品、FRSP(热固性增强塑料制品)、FRTP(热塑性增强塑料制品)、增强建材及其他复合板材片材。玻纤下游需求广泛,从国际上看,基建约占38(包括管道、海水淡化、房屋保暖和防水、水利等),交通约占2728(游艇、汽车、高铁等),电子约占17。
f214上游产业转移,下游应用延伸(2000s至今)经过70多年的发展,进入21世纪,全球已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玻璃纤维工业,2010年全球的年产量己达472万吨以上,而玻纤产业的格局也在悄然发生着转变。1997年之前,全球玻纤生
f产主要集中在欧美地区。处于对生产成本特别是人力成本和环保成本的考虑,全球产业出现向亚洲转移趋势,而玻纤也不例外,早在1997年亚太区玻璃纤维总量就已超过欧洲,电子工业用玻璃纤维细纱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