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并由此推算出转向角α1180°-β1。右角β1的观测资料记录在“水平角观测记录”中。②计算缓和曲线常数及曲线综合要素根据转向角α1及设计的曲线半径R和缓和曲线长l0,计算(或查《曲线测设用表》第三册)求出缓和曲线常数x0、y0、β0、δ0、m、p,进而求出曲线综合要素T、L、E0、q。将以上结果填入“圆曲线加缓和曲线测设计算单”。③测设曲线控制点(主点)控制测量ZH、HY、QZ、YH、HZ称为曲线的五大主点。ZH和HZ的测设:置镜JD1,后视ZD1或ZD2,沿切线方向测设切线长T即得。测设切线长T要用钢尺往返丈量,相对较差应≤12000。HY和YH的测设:用直角坐标法测设。QZ曲线测设:置镜JD1,用极坐标法测设。注意:在测设HY和YH时,切线上垂足处应打桩钉小钉;拨角定向时应盘左、盘右分中,正倒镜点位横向差应小于±5mm100m,最大不超过±20mm。④推算主点里程假定线路起点在ZD1,其里程为DK0+000。往返丈量ZD1到ZH点的距离,相对较差≤12000时取均值,则可得ZH的里程。JD1
150m
α1
150m
α2≈26°
ZD2
150m
ZD1
α1≈20°
R1500ml060m
R2500ml080m
100m
ZD3
150m
JD21JD2图2
α2
JD21
在“圆曲线加缓和曲线测设计算单”中推算曲线各主点的里程,并进行检核计算。⑤详细测设曲线碎部测量a)曲线的详细测设方案地面上只有五大主点,还不能满足设计和施工的需要,为此还应在主点间加测一些曲线点(碎部点),这种工作称为曲线的详细测设。
f在两主点间加测曲线点一般是根据三个曲线主点(或两个主点和一个控制点(ZD、JD等))进行的:置镜在一个主点上,后视一个主点或控制点定出方位,用一个主点进行检核,评定测设的精度。如测设曲线Ⅰ在正常情况可这样进行:,测第一缓和曲线(ZH~HY),闭和到HY检核;置镜ZH,后视JD1(或ZD1)置镜HZ,后视JD1(或ZD2),测第二缓和曲线(HZ~YH),闭和到YH检核;置镜HY,后视ZH,测前半个圆曲线(HY~QZ),闭和到QZ检核;置镜YH,后视HZ,测后半个圆曲线(YH~QZ),闭和到QZ检核。b)曲线点(中桩)的位置缓和曲线间隔10m;圆曲线间隔20m,且中桩里程为20m的整倍数;在地形变化处和按设计需要应另设加桩,且加桩宜设在整米处。c)曲线点测设资料的计算根据a)中的方案,可进行曲线点测设资料的计算,即曲线偏角计算。曲线偏角计算可根据公式计算,也可查《曲线测设用表》,具体过程请参考教材有关章节。计算资料填入“曲线偏角计算汇总表”。缓和曲线偏角计算通用公式:
δPδ(PTP2T1
K180°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