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2Rπ
圆曲线偏角计算公式:
δ
式中P前视或后视点点号;其他符号说明参见教材有关章节。d)曲线的详细测设按“曲线偏角计算汇总表”具体施测。当分段闭和到曲线主点上时,应检查实际闭和差是否超限,将实测的纵、横闭和差数值填入“曲线偏角计算汇总表”的附注栏。允许闭和差为:纵向(沿线路方向):12000;横向(垂直线路方向):10cm。⑥测设线路上直线段的百米桩和加桩测设ZD1到ZH的百米桩和加桩,若该段无地形变化点,则应测设出50米桩。距离应往返丈量,相对较差≤12000时,以第一次丈量结果为准。(3)偏角法测设曲线Ⅱ(交点不能到达的情况)由于时间有限,只测设一半曲线即可。①测定转向角α2分别置经纬仪于JD2-1和JD2-2,用测回法观测左角β2-1和β2-2各两个测回。上下半测回间较差≤±30″时,取均值作为该测回的角值;测回间角值互差≤±20″时,取两测回的均值作为该角的观测值。
根据β2-1和β2-2即可推算出转向角α2(180°-β2-1)+(180°-β2-2)。
左角β2-1和β2-2的观测资料记录在“水平角观测记录”中。②测定基线(JD2-1与JD2-2间的平距)用钢尺往返丈量,当相对较差≤13000时,取均值作为基线长度。也可用光电测距仪或全站仪观测。③计算缓和曲线常数、曲线综合要素及主点放样数据
f根据转向角α1及设计的曲线半径R和缓和曲线长l0,计算(或查《曲线测设用表》第三册)求出缓和曲线常数x0、y0、β0、δ0、m、p,进而求出曲线综合要素T、L、E0、q。将以上结果填入“圆曲线加缓和曲线测设计算单”。在ΔJD2-1JD2JD2-2中,利用已知边长和内角,按正弦定理求得其余两边长度。进而求得置镜在JD2-1或JD2-2测设五大主点的有关数据。具体参见教材有关章节。④测设曲线主点ZH和HZ的测设:置镜JD2-1或JD2-2,后视ZD2或ZD3,沿切线方向测设长度(T-JD2JD2-1)或(T-JD2JD2-2)即得。测设要用钢尺往返丈量,相对较差应≤12000。HY和YH的测设:用直角坐标法测设。QZ曲线测设:置镜JD2-1或JD2-2,用极坐标法测设。注意:在测设HY和YH时,切线上垂足处应打桩钉小钉;拨角定向时应盘左、盘右分中,正倒镜点位横向差应小于±5mm100m,最大不超过±20mm。⑤推算主点里程往返丈量曲线Ⅰ的HZ点与曲线Ⅱ的ZH点的距离,相对较差≤12000时取均值,则可得推求出曲线Ⅱ的ZH点的里程。在“圆曲线加缓和曲线测设计算单”中推算曲线Ⅱ各主点里程,并进行检核计算。⑥详细测设曲线与曲线Ⅰ相同。⑦测设曲线Ⅰ与曲线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