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且分管校长必须到会,如分管副校长因故无法到会,除特
f别紧急事项须立即进行决策外,该事项应留待下次会议决定。遇突发
事件和紧急情况,如来不及领导集体讨论决定的,分管副校长长应及
时报告。
三、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关键岗位责任制。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关键岗位责任制,明确校内各岗位职责及分
工,确保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和相互监督。加强对内部控
制关键岗位工作人员的管理。
(一)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按照权责对等原则建立健全关键岗位
责任制,明确岗位职责及分工,确保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
督。
1、岗位构成。内部控制关键岗位是指与预算业务管理、收支业
务管理、政府采购业务管理、资产管理和内部监督等经济业务有关的
审批、执行和监督等岗位。主要包括预决算编制和绩效评价、资金管
理、票据管理、印章管理、物资和固定资产的采购和管理、以及内部
监督等。
2、制定岗位责任制的原则。岗位责任制的制定要坚持:才能与
岗位相统一的原则,职责与权利相统一的原则和考核与奖惩相一致的
原则。
3、岗位责任制的形式和内容。以书面形式描述关键岗位的专业
能力和职业道德要求,明确岗位职责、岗位权利以及与其他岗位的关
系。
(二)关键岗位工作人员管理
f1、实行轮岗制度。单位经济活动关键岗位实行轮岗制度,轮岗
周期为5年(特殊原因或特殊岗位可适当缩短或延长轮岗时间)。
2、把好人员入口关。关键岗位人员选拔要具备与其工作岗位相
适应的的资格和能力,包括:知识、技能、专业背景和从业资格等。
3、加强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在每年的学习计划中安排相
应内容,对关键岗位工作人员进行的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及时、
全面、准确掌握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不断提升专业技能和业务水
平,不断提高职业道德修养。
四、建立健全内部监督稽核机制。学校成立内部监督稽核机构(人
员兼职)
,负责检查单位内部管理制度和机制建立与执行情况,以及
内部控制关键岗位及人员设置情况等,及时发现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改进建议。
(一)内部监督检查频率: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向监督检查,
必要时根据需要不定期地对内部控制开展各项专项检查、抽查等监督
检查工作。
(二)内部监督检查内容:
第一、单位层面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和执行情况,具体包括:
1、单位经济活动的决策、执行和监督是否实现有效分离;权责
是否对等;议事决策机制是否建立;重大经济事项的认定标准是否确
定而且一贯地执行。
2、内部管理制度是否符合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