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专题常考文言虚词归类
李仕才在历年的学业水平考试中,文言虚词“之”“而”“以”“其”“于”“乃”是经常考查的重点。因此牢固掌握这六个虚词的常见用法,是备考复习的关键。
之一代词1.第三人称代词,他、它们。①申之.以孝悌之义。《寡人之于国也》译文:把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②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师说》译文:他得知真理本来就比我早,我跟从他,拜他.为老师。③呼中丞之名而詈之.。《五人墓碑记》译文:叫喊着中丞的名字并且斥骂他.。2.指示代词,这,此。①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师说》译文:巫医、乐师、各种工匠这.些.人。②之.二虫又何知!《逍遥游》译文:这.两个小虫又知道什么呢?二助词1.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①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逍遥游》译文:鹏的.背,不知道它有几千里。②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劝学》译文:如果没有蛇鳝的.洞穴就没有藏身的地方,是因为用心浮躁。2.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①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烛之武退秦师》译文:倘若放弃攻打郑国而把它作为秦国东方道路上招待使节的主人,使者来来往往。②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译文: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③不知东方之.既白。《赤壁赋》译文:不知不觉天已经亮了。3.放在倒置的动宾短语之间,作为宾语提前的标志。
1
f①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译文: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②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师说》译文:不明白句读,不能解除疑惑,有的从师,有的不从师。4.放在倒置的定语与中心语之间,作为定语后置的标志。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译文: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没有坚强的筋骨。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岳阳楼记》译文:处在高高的朝廷上就会为他的百姓担忧。5.用在时间词或动词多为不及物动词后面,凑足音节,没有实在意义。①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译文:“咚咚咚”地击鼓进军,兵器刀锋已经相交撞击,扔掉盔甲拖着兵器逃跑。②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项脊轩志》译文:我关上窗子住在这里,时间长了,能够根据脚步声辨别是谁。③扣舷而歌之.。《赤壁赋》译文:用手叩击着船舷应声高歌。三动词,到……去、往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