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体制因素和社会需求因素。1.大学生的自身素质和就业理念影响就业。现在的大学生大都是独身子女,爱依赖人,不独立是他们的共同特点。在平时不注重对自己综合素质的加强,对未来没有明确规划,就业态度不积极。甚至有为数不少的大学生,不参加校外培训,不重视社会实践,却对未来信心十足。现在的大学生对就业存在明显的误区:宁愿出国、偏爱外企、不想创业、继续读研,眼高手低,不愿实践。其结果缩小了就业范围,造成了极大的困难。2.高校扩招和专业设计影响大学生就业。本科录取率呈每年递增的趋势。就上海而言,2005年的本科录取率为4558,2006年本科录取率递增为4991。2007年本科录取率已经达到5272,而08年本科录取率达到历史新高,达到5634。高校扩招能使更多的人接受高等教育,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高等教育不再是精英教育,大学生数量的增加,使大
f学生不再是稀缺人才,大学生就业将会越来越难。此外,随着社会的发展,行业的变化莫测,新政策不断出台。但是高校课程设置的偏理论性,知识又具有滞后性,跟不上社会发展,也抑制了大学生的就业。3.用人单位的录用标准影响大学生就业。现在用人单位招新,首先看的是学历和院校,然后看应聘者的证书和社会实践、工作经验。录用变得更加数据化了,把个人能力和发展潜力的因素排除在外。这种不切实际的用人标准,不但浪费公司的人力和资源,而且又挑选不到适当的人才。一味强调应届毕业生的工作经验,把许多优秀的应届生拒之门外。四、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对策建议1.大学生提升自身就业竞争力的策略分析。首先,大学生应积极、主动求职,不能一味地“等、靠、要”“一心想走捷径”这种观念必须要剔除,就业求职是自己的事,作为一个。要踏入社会的成年人,应该主动寻求机会、把握机会。相信自己是有实力的、是优秀的,要勇于面对投简历、面试、工作等问题。在求职的过程中失败了,才能知道并克服自己的不足之处,调整好心态来迎接下一次的挑战。其次,大学生应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积极参与各项社会实践。大学生们都有着根深蒂固的观念作为一名学生就是要读好书。然而,在当今的社会中,只会读书的学生已不再是社会所需的,社会更需要的是有学识、有能力、有经验,能够吃苦耐劳,能顶住压力并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优秀人才。所以,在校的大学生应该积极参与各项社会实践,一方面,可以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完成工作的能力;另一方面,在通过参与各种实践活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