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原理本科期末复习资料(第12章)一、填空题
1.广义学前教育是指对出生到6岁或7岁的儿童所实施的保育和教育。
2.学前教育肩负着保育和教育学龄前儿童,促使他们在体、智、德、美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的任务。
3.学前教育学的任务是研究学前教育现象和研究学前教育问题。
4.学前教育学研究常用的基本方法有文献法、文献法、调查法、实验法等。
5.近现代学前教育理论的产生,既是近现代社会变革、社会发展的产物,也是在中外历史上有关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思想遗产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6.福禄培尔学前教育流派是因福禄培尔学前教育理论的传播、应用而形成,理论代表是福禄培尔及其支持者。
7.中国近现代学前教育理论流派的特点是学习借鉴国外学期教育理论,探索中国化的现代学前教育理论。
8.福禄培尔认为:人生来具有活动、认识、艺术、宗教等四种天赋活动本能。
9.蒙台梭利在儿童之家对幼儿所实施的教育包括四个方面,即肌肉训练、实际生活练习、感官训练和初步知识教育。
10.20世纪40年代,陈鹤琴将幼稚园的课程确定为五项,又称物质活动,即健康活动、社会活动、科学活动、艺术活动和文学活动。二、名词解释
1.学前教育学前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学前教育是指对出生到6周岁或7周岁的儿童实施的保育和教育。狭义的学前教育是指对36周岁或7周岁的儿童实施的保育和教育。2.学前教育学学前教育学是以学前教育现象和学前教育问题为对象的一个研究领域,目的在于揭示学前教育的规律,阐述学前教育的原则、方法。3.幼儿园幼儿园是对3周岁以上学龄前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制度的基础阶段。4.家庭学前教育家庭学前教育是由父母或家庭其他年长者在家庭中对学龄前子女实施的保育和教育。5.社会学前教育社会学前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在由社会组织建立的专门化的学前教育机构中对学龄前儿童所实施的保育和教育。
6.观察法观察法是研究者借助感官或辅助仪器对研究对象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考察、记录以获取相关事实资料的研究方法。7.文献法文献法是通过搜集、查阅、整理已有的相关文献以获得研究对象资料的研究方法。8.调查法调查法是以访谈、问卷、测验等间接手段获取某一学前教育现象和问题的现状、成因、发展等方面资料,从而对研究对象的特征作出概括的研究方法,也是学前教育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9.实验法实验法是根据研究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