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2018年小学数学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聚和小学曹贵德2018年11月3日,我参加了科教局在广灵一小多功能厅组织的2018年广灵县中小学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第六期培训活动。在这短短的半培训中,有幸听到北京市育翔小学回龙观学校专家赵震老师上的《1000以内数的认识》的一节精彩的示范课,深受启发,更有幸聆听了赵老师精彩的讲座。讲座中,赵老师对小学数学的意义和小学数学教育目标与内容做了一个深入浅出的描述;并通过举一些不同年级的教学例子来说明教学策略及探究的具体方法,陶教赵老师的的这一讲座,进一步加深了我们对教材的理解,报告所提出的一些指导策略更是让我受益匪浅。在这次培训中,赵老师有关“数感”的讲座给我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下面是自己对赵老师的讲座理解结合日常教学的一些体会:虽然每次都是讲解教材,但收获都是不同的,因为赵老师能根据在实施新课标的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给我们讲解,并把解决问题的方法教给我们,在这次讲座中,我感觉最深的是赵老师讲的“培养学生的数感”,数学是一门严谨的课程,我也一直认为培养数感十分重要。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是建立明确的数概念和有效地进行计算等数学活动的基础。《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感主要表现形式为“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数感
f来自数学活动实践,又指导数学实践活动。他在讲示范课时利用数人民币总面值、千字文的字数、会场的人数体验1000的大小;利用射击比赛成绩的记录学习计数的方法;颁奖、排排队学习数的大小比较。但它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沉淀的过程、积累的过程。我在日常教学中是这样做的。
一、联系生活,获取数感《数学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强调:“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数学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指出:“能对含有较大数字的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和推断。”如果像传统教法那样,把概念灌输给学生,就割裂了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那么,在学生的头脑中,这些概念只是一种符号,使知识失去了其真实的生活意义。例如,在《认识1000》中进行大数目估算时,我请学生们试着估计一下一千字文有多少个字?会场有多少人?1000粒米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