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围护结构边线方向设置多个基点,基点须布置在基坑开挖影响范围之外。测点埋设:在测点位置打入水泥钉并编号,共埋设96点。监测方法:由于本工程跨度较大,水平位移监测拟采用分段视准线法(视准线法与监测点设站法结合)和极坐标法综合测试,具体方法如下:分段视准线法:沿基坑边选定的方向线上埋设二个永久
f控制点,也称端点,然后在基坑边沿这二端点所连成的直线(即方向线)上设立一排点(称照准点),定期监测这排点偏离固定方向的距离,并加以比较,即可求出这些测点的水平位移量。极坐标法:分别设立基准点、工作点和变形监测点,基准点埋设于固定区域,稳定不动。工作点是基准点与变形监测点之间的联系点,用以直接测定监测点的平面坐标,通过比较历次监测所得的数值,即可求得测点的水平位移量,同时通过多余监测值对监测数据进行平差,校验测量结果并提高测量精度。水平位移基准点的稳定采用多点定向的方法进行定期检测,准确校核。水平位移测量等级为一级。变形点的中误差小于等于±15mm。
(2围护墙顶、及周围建筑物垂直沉降监测测点布置:共布置30个测点,道路布置22个测点,监测方法:采用二等水准测量,变形点的中误差小于等于±05mm。(3)坑内、外地下水位监测地下水位监测的目的是了解围护结构的止水情况,以防止由于渗漏水而引起坑外水土向坑内流失,从而导致基坑围护结构、周围建筑物和地下管线的破坏。共布设24个监测孔,孔深115米(由降水井施工单位施工)。测点埋设:用钻机将井管(直径不小于150mm、周围回填好滤料)
f埋入在需测水位的土层中。量测方法:具体测量时,打开顶盖,用测绳量测地下水位与上次测值比较,即为地下水位的变化量。监测精度:5mm。
4、监测周期、频率、预计监测总次数A监测周期本工程计划工期为12个月:土方开挖未知天,正负零以下土建施工预计未知天,预计总监测周期12个月。B监测频率基坑土方开挖至地下室侧壁回填的全过程。监测频率:在基坑降水及开挖期间,原则上须做到一日一测;具体频率可视监测信息反馈结果进行适当调整。基坑出现险情时,随时观测。基坑施工前进行初次监测(以第一次监测数据作为基准值);基坑开挖期间,每天监测一次;基坑开挖结束后,视基坑变化和施工进度情况,每3天到一个月监测一次;遇阴雨天或异常情况下适当进行加测。监测数据如达到或超过报警值应及时通报有关各方,以期尽快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本工程进展顺利。在施工期间,若甲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