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方剂学》学习笔记:清法、消法和补法
清法清法的定义,清法,是通过清热、泻火、解毒、凉血等作用。那我们对里热证,中医传统的很多提法要大致的有个区别。实热证、虚热证两大类。经热,比如阳明经热、肝经有热,经热,经络的经,这个热一般称为散漫之热。郁热,一般的提出来,比如热郁胸膈、热郁肝胆、热郁胃肠,局部的,它往往一般都不以体温升高为特征,而以热象为根据了,临床表现热象为根据,而且范围来说,比较清晰,不是很广泛,蓄聚在局部的。热毒,一个是热邪搏结气血,腐败血肉,使局部产生红肿热痛,甚至于产生脓血的现象,称之为热毒。热毒概念是热陷心包,也就是说热邪伤及心神,轻则烦躁,出现明显心烦了,那热毒开始伤心神了,轻可以出现心烦躁扰。重的话,两类情况:一类影响心神,导致神志病变。你比如说痰火扰心,我们要清热解毒。既要清热化痰、涤痰、痰,像礞石滚痰丸一类里头有,要针对痰来,同时要就是清热解毒,痰火扰心证,涉及心神病变比较重,还有神志昏迷。热结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那是指的整个热和具体的各类病理产物的相结。那各类病理产物化热,或者热邪和它们相结,都成一个热结证,这个广义的。狭义热结的含义,我们一般是指的胃肠的
f热实互结,这叫热实互结,是狭义的。而其他的病理产物和热相结,包括瘀热互结、痰热互结、水热互结等等,那是狭义的。除了实热之外,还有虚热。所以这在我们分类里边就形成了这样一些分类了,五大类。所以这五类,前四类它是属于实热证为主的治法,后一类是虚热证。
在运用当中注意有两点,第一、不可滥用,注意顾护正气。第二,注意“真寒假热”证。
消法定义是通过消食导滞、行气活血、化痰利水、驱虫等方法,使气、血、痰、食、水、虫等渐积形成的有形之邪渐消缓散的一类治法。当然气、血、痰、食、水、虫这六类病理产物,用渐消缓散的方法治疗,所以它的适应病证的就涉及到这六类东西,所产生的具体病证。在适应病证当中运用消法和下法有什么区别?那要从三个方面来考虑。一个方面,病位,从病位方面来说,下法大多数是用于以胃肠道为中心的中、下两焦的病变,特别是下焦,中、下两焦,以胃肠为主。当然有个别的,间接祛邪,比如从现代研究十枣汤(治疗)胸水,它通过血液的吸收,下面排出以后这样间接的消除水饮,但大多数的病位居下,这是病位上的一个特点,(以)胃肠为主。消法的病位,它(的)适应证候全身都可以出现,包括脏腑,包括肌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