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初新志》,文中记叙了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让人感受到传统民间艺术的魅力.【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时需要对作者、作品、出处等内容做到了如指掌.【解答】A.正确;B.有误,文章中的趣事体现的是孩子的天性,以及作者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和向往和留恋之情;C.正确;D.正确.故选:B.【点评】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对课文的文学常识进行积累.
3.(2分)(2016春西城区期末)下列对我国传统节日的介绍不正确的一项是()A.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因为此节日民间有挂灯、打灯、观灯等习俗,故也称“灯节”.B.中秋节是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中秋”.此节日自古便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等习俗.C.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故又称“端阳节”.自古以来,端午节便有划龙舟、吃粽子等节日活动.
第12页(共30页)
fD.“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后来演变为纪念祖先的节日.此节日的习俗除了讲究禁火、扫墓外,还有踏青、插柳等活动.【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主要考查了一些名著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知识.【解答】A.正确;B.正确;C.有误,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D.正确.故选:C.【点评】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对名著的文学常识进行积累.
二.语文积累(共5分)4.(5分)(2016春西城区期末)默写
很多诗词歌赋,都有“诗中有画,画中有声”的特点,“声音”可以使诗词的意境更加丰富。如:“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竹里馆》)中的琴声,衬托出了月夜竹林的幽静;“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约客》)中的蛙声,烘托出了梅雨时节乡村夜晚的恬静和谐;“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春夜洛城闻笛》)中的笛声,触动了诗人的羁旅情怀;“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送灵澈上人》)中的钟声,触动了诗人的归意;“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木兰诗》)中的打更声,渲染了边塞军营生活的艰苦。种种声音,平添了诗词的画面感,增加了诗词的艺术感染力。【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认知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成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字.【解答】答案:(1)弹琴复长啸(重点词:啸)(2)青草池塘处处蛙(重点词:塘)(3)谁家玉笛暗飞声(重点词:笛)(4)杳杳钟声晚(重点词:杳)(5)朔气传金柝(重点词:柝)
第13页(共30页)
f【点评】做好本题要考熟练地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