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浅议高效课堂下的班级建设
汨罗一中语文组徐育新
高效课堂教育教学改革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无论是老师的课改理念、课堂教学技术,还是学校的教育管理、教学评价,都在日趋完善。可以说,今天我们随便找来一个前景的教师,说起导学案、说起小组建设,他肯定能说出一套一套的方法来。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高效课堂教育教学改革并不仅止步于此,它是一个立体的、全方位的、与传统教学彻底决裂的改革。高效课堂一定要让学生从厌学变为愿学、乐学,从学会变为会学、创学,由被动变得主动,由强制变成自制。要想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和学习态度,我们一味去研究课堂技术和管理评价是远远不够的,还要从以往我们做得比较薄弱的班级文化建设入手、从构建优秀的学习型集体入手。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班级文化不仅是指看得见摸得着的环境文化、制度文化、墙面文化、桌椅文化等“有形文化”,更重要的是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经过全班师生长期的积淀形成的思想观念、学习习惯、教学行为、人际关系等“无形文化”。无形文化虽然不能直接触摸,但它却是班级之根本,有形文化只不过是表象而已。就像一棵大树,要想枝繁叶茂、果实累累,埋在地底下的根系就要发达庞大。其实,有形文化的建设是很容易的,它一时半会就可以见成效,可以搞突击,但无形文化的建设却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它需要长时间的积累与积淀。许多时候,我们把班级文化建设狭隘地、简单的与前者划上等号,常常忽视甚至无视后者。或者说,我们往往把后者的建设截然与“班级文化”划分开来,认为思想观念、学习习惯、学习行为等不属于“班级文化”的领域,完全是德育的事情,是德育工作要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正是这种对班级文化的片面认识,导致了我们德育工作凸显出了它的生硬性和低效性。“欲擒故纵”、“暗渡陈仓”、“曲径通幽”、“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等等,我想这词句就道出了德育工作的最高境界。德育工作只能悄无痕迹的渗透在学习的各个场所、各个环节,也就是说,德育也一定要在课堂和生活中完成,这也就是我们常说“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道理所在。愈是郑重其事、大张旗鼓讲德育,其负面影响愈是严重、德育效果愈差,因为我们同样犯了“此地无银三百两”的错误。听说杜郎口中学就没有德育处,但人家学生却思想淳朴、勤奋好学,我想他们才是领悟到了德育工作的真谛把德育融入无形的班级文化建设,让有形的德育变得无形无声。只有让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