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及生化结果异常导致房颤的风险增加。临床风险因素包括:高龄、高血压、糖尿病、心肌梗死、瓣膜性心脏病、心力衰竭、肥胖、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心胸外科手术、吸烟、运动、饮酒、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脉压增加、欧洲人后裔、家族史、遗传变异。心电图风险因素为:左室肥大。超声心动图风险因素为:左房增大、左室短轴缩短率降低、左室壁厚度增加。生化风险因素为:C反应蛋白和B型脑钠肽增高。5、临床评价
基金项目: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项目资助(2009368);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20093261)作者单位:102600首都医科大学大兴医院心内科(梁峰);100044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胡大一);100730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心内科(沈珠军,方全)通信作者:方全,Emailfa
gqua
gmailcom
fI类推荐:推荐心电图记录以确立房颤的诊断(证据级别:C)。房颤患者最初的临床评价至少应包括:(1)症状和体格检查明确下列因素:房颤相关的症状表现和性质,房颤的临床类型(阵发、持续、持久),首次有症状房颤的发作或发现房颤的日期,房颤发作的频率、持续时间、诱发因素、以及触发和终止的模式,对使用药物的反应,任何潜在的心脏病或可逆性临床风险因素(如甲亢或饮酒量)。(2)心电图用于识别以下因素:心脏节律(验证房颤),左室肥大,P波间期和形态或颤动波,预激综合征,束支阻滞,既往心肌梗死,其他房性心律失常,测量和随访抗心律失常治疗后相关的RR间期、QRS波、QT间期。(3)经胸超声心动图用于识别下列临床情况:瓣膜性心脏病,左房和右房的大小,左室和右室的大小和功能,右室峰值压力(肺动脉高压),左室肥厚,左房血栓(低敏感性),心包疾病。(4)甲状腺、肾功能和肝功能的血液检查:第一次房颤发作的患者,以及心室率难以控制时进行检查。(5)其他试验评价:对心室率控制是否充分不确定时进行6分钟步行试验;下列情况进行运动试验:心室率控制是否充分不确定,重现运动诱发的房颤,部分患者用IC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前为排除心肌缺血。下列临床情况进行动态心电图或心律失常事件的监查:心律失常类型的诊断存在疑问时,或进行心室率控制的评价。为确定左房血栓(左心耳)以及指导心脏复律需进行食道超声心动图检查。为明确宽QRS波心动过速的机制,发现可诱发的心律失常如房扑或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寻找房颤消融治疗或房室传导消融阻滞改良消融的靶点,应进行心脏电生理检查。当临床发现提示肺部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