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生产能力。对农业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信贷投入不断增加,农业综合开发贷款和农业加工企业贷款不断增长,2008年末余额超过7000亿元。三是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初步建立了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结合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信贷投入机制,重点加大了对小城镇建设、农产品物流设施建设、农村电网建设改造
f等项目的信贷支持,2008年末,农村基础设施贷款余额超过8000亿元。四是规避农业生产风险,支持农民增产增收。截至2008年,农业保险累计提供风险保障金额2500亿元,参保农户7500万户次。农户贷款余额152万亿元,受惠农户8000万余户。2005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超过15,快于同期GDP增速;贫困人口迅速减少,2007年绝对贫困人口数量1479万人(2008年提高了贫困标准),比2005年减少近一半。五是农村资源配置效率提高。农村金融机构遵循商业原则,重点支持农村经济中国家引导、具备发展潜力的行业和领域,优先向发展前景好、盈利能力强、信用记录好的优质客户提供金融服务,让资金向农村经济中最具活力的领域和群体倾斜。六是促进城乡统筹发展。随着农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农村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已经成为我国农村人口解决生计的首选手段。农村金融为进城务工群体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包括汇兑、消费信贷、创业融资、保险、投资等,已经成为联系进城农民和农村的纽带。财政力促农村金融发展财政部门围绕机构体系、风险保障体系和政策支持体系建设,抓住促进完善农村金融机构体系和支持农村金融业务发展两条主线,灵活运用税收、奖励、补贴、投资等政策工具,进一步发挥财税杠杆的引导和放大作用,促进金融机构加大农村金融服务供给规模,优化服务结构,形成金融支农长效机制。
f(一)深化农村金融机构改革,提高机构服务能力。一是支持农业银行整体改制,探索商业化支农路径。按照“面向三农、整体改制”的原则,对农业银行实施财务重组和股份制改造,提高核心资本充足率,改善资产质量,初步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同时,倡导和帮助农行试点推广惠农卡,目前已发行3000万张,农户贷款余额568亿元,惠及农户290万余户。二是支持农村信用社改革改制,实现持续经营。中央财政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农村信用社深化改革方案,明确股份制为主的改制方向,并给予农村信用社保值储蓄补贴885亿元、税收优惠超过200亿元,支持央行累计向农村信用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