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关于“地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现状”的调研报告
巩雪夏雪辉程宇赵辉徐雅群
(湖南理工学院音乐学院,湖南岳阳414006)
前言:2000、2003年两次全国学校艺术教育专题会议的成功召开标志着我国学校艺术教育包括高校艺术教育的理论研究、实践探索均得到长足的发展与进步。但是,长期以来的公共艺术教育研究,尚缺乏将地方高校作为一个独特的对象进行整体性思考。地方高校目前存在的课程设置内容与学生艺术基础的不对称性矛盾、艺术教育课程设置的失位或不到位、艺术课程教学形式单一陈旧和艺术课程教学上的“非艺术化”等许多共性问题都需要通过课程建设的创新去正视、解决;地方丰富多彩的地域艺术等多元性的文化优势需要通过课程建设创新去传承、发扬;地方高校现有的课程内容、课程设置与课程教学等各方面的资源需要通过课程建设创新去规范、整合。关键词: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现状地方性“非艺术化”课程建设创新内容:本文旨在分析研究全国地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建设的现状,通过透彻剖析其目前存在的问题,追根溯源地探究其原因,并逐一探讨解决途径,及时提出可行性建议,以更好地推进我国地方高校公共艺术建设课程的建设与创新。正文:随着国家艺术教育专题会议的成功召开,以及诸多纲领性文件的颁发,可见国家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重视。公共艺术课程是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而设立的限定性选修课程,对于提高审美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塑造健全人格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有着广袤的疆域和丰富的民族特色,那么就为公共艺术课程的色彩斑斓提供了可能。然而,由于多种现实条件的制约,使得我国的地方高校的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的建设还存在种种弊端,没有充分实现艺术化。
f为此,我们针对公共艺术教育课堂地方艺术的结合与否,教学内容的丰富与否以及教学形式创新与否等问题对数所高校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根据对问卷进行的总结分析与研究发现:其中,21的学生认为,公共艺术教育课程没有达到他们预期的效果,53对艺术教育课程是一知半解,而只有26的学生认为在艺术教育课堂上学到了很多;31的学生认为,艺术教育课程上课形式单一陈旧;32的学生认为,地方公共艺术教育没有与地方特色结合;13的学生对于上课内容不感兴趣。高达53的学生上课从来没有用过相关辅助器材,57的学生甚至没有公共艺术教材。授课老师所使用的辅助器材,其中71的是基本的放映器材,如,幻灯片、电脑等,也有13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