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
3
f健康教育,并协助班主任开展辅导工作。2.科学规划教育,分段实施学校开设心理活动课,各班每隔一周安排一节心理活动课,并分年段
实施授课内容。具体目标如下:“三个基本目标”和“一个最终目标”。基本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最终目标是:帮助学生“了解自我、发展自我,达到自我完善、自我实现”。各年段授课内容为:一、二年级以校园适应和常规训练为主;三、四年级以行为习惯和人际交往为主;五、六年级以情绪、个性和品德方面的内容为主。每一学年的活动均包括促进学习,开发智力,陶冶情操,塑造个性,培养品德,增进社会适应力等内容。
3.建立心理健康教育辅助系统学校设立心理辅导室,由取得心理健康教育上岗资格证的教师和优秀的、有丰富教育经验的老师担任辅导教师,每周三次对学生开放,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开通“悄悄话”信箱和校园热线电话,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利用学校的“红领巾”广播,在午间一刻中开设“心岛园”栏目,对全体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系列讲座。二加强培训,形成全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新局面1.加强教师理论学习,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和教育能力
教师在学生心理发展中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因此学校必须非常重视教师的心理问题,多方入手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
4
f(1)更新观念,提高认识。学校可以采用“专家指导、课题组成员研讨,全体教师集训,个人自修钻研”等多种方式培训教师,提高全体教师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学会正确面对和调节自己的心理问题;正确理解心理与品德的关系;正确认识教师自身的人格修养对学生的影响。抛弃“师道尊严”,尊重、理解学生,与他们平等的沟通,自觉做学生的“心理保健者”。
(2)制定措施,严格要求。学校在加强教师师德的学习的同时,提出了“好教师的十个要求”,对教师的言行作出更为具体的规定,并制订细则认真考评。一方面促进教师心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另一方面也杜绝因教师的不当行为而引起的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
(3)改进方法,提高业务。学习是学生的主要活动,课堂是学生的主要活动场所。教师教学方法陈旧、单一,课堂气氛沉闷、压抑等都不利于学生心理的发展。因此学校重视教师业务培训,提高课堂教学水平。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充分了解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氛围中获得知识,从而促进心理健康发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