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究与实践
摘要: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健康是“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一种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体弱而已”。“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在最佳的状态”。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背景及意义
目前,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城市广泛开展,积累了许多宝贵的资料,取得了一定理论成果,并在实践活动中也已形成某种工作模式。而在广大农村小学中仍是一项很薄弱的工作,并且农村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恰是我国心理健康教育急待开拓的新领域。农村小学与城市小学有很大差别。一般来说,农村地区往往是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等发展相对滞后的地方,那里的学生质量、办学设施、师资队伍、教育观念和方法、生活环境等状况全然与城市的学校不同,由于多年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农村的学校、家长、老师大多片面追求升学率,只注重对学生智力因素的培养,而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导致小学生学习负担较重,给其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学校只重视学科课程,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致使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缺乏明确的目标和相对固定的内容;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结合力度不够,对学生心理影响难以形成合力。农村学校由于师资力量的缺乏,对心理健康教育应如何做还感到无所适从。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教育体系具有战略性意义。首先,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助手,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良好的心理素质既是一个人的全面素质的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是学生成长发展的载体。其次,教师在引导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调节、自我突破的同时,也促进了自身的成长变化。即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教师也接受了心理健康的教育。总之,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可以帮助他们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各种心理压力和处理心理危机的能力,而且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能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
一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成立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制订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与计划,包括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计划和年级授课计划,并设立心理辅导室,开展日常的心理咨询工作;安排一名中层领导负责日常事务,指导教师制定具体教育计划,督促教育计划的实施,班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