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个性化要求呈发展的趋势,新产品不断涌现,导致产品的生命周期趋于缩短,产品更新步伐加快,对于产品的开发提出了更高要求。乡村旅游不能只停留在“春天看花,秋天收果”的传统低层次产品上,一定要提高层次,开发能充分表现和突出本地区农村自然景观和农业产业特色及农村文化的旅游产品。
(一)突出原生态乡村性,展示与城市不一样的农业经济环境和自然环境
乡村旅游就是以乡村文化为产品核心的旅游,构成乡村旅游最核心的三部分是自然、人和文化。乡村旅游的主要客源是都市居民,由于工作紧张、生活节奏快和工业文明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等,使他们产生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愿望。乡村性是乡村旅游吸引力的核心,发展乡村旅游的首要任务是维护当地的乡村性。自然环境是乡村旅游产品的基本元素,乡村良好的自然风光,是乡村旅游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在开发旅游景点时,避免大兴土木等有损自然景观的做法,旅游交通以步行为主,接待设施小巧,建筑材料尽量取材于当地天然材质,尽一切可能将旅游对自然景观的影响降至
最低。
在乡村旅游过程中,游客体验当地文化遗产和传统,购买当地产品和手工艺品,享受当地美食,参与村民们的农事活动。乡村旅游产品包装的关键是当地化和特色化,住宿设施有一定的闲居性,提供真实而质朴的旅游服务,防止过度商业化对文化与村民的侵蚀,并且尽可能体现农村质朴的农耕文化、传统农事节庆文化、地域文化。
(二)充分挖掘文化内涵,突出民俗特色
另外,在展示自然之美的同时,还要展示乡村的人文内涵,只有有了人文内涵,它的景观、景色才有更丰富的意蕴让人观赏。我国的乡村旅游不能只停留在观赏、采摘的表象繁荣上,要在充分挖掘当地民俗和农耕文化,根据本地的农业资源合理开发游客对本地农业旅游产品感兴趣的部分基础上,走与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相结合的道路,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挖掘民族文化中丰富的营养,提升当地农业旅游产品的文化品位,才能持久而兴旺地发展下去。
(三)居民参与和受益原则
乡村旅游产品购买者是需求寻求乡村生活方式为主要出发点,而对于生活方式是需要旅客进行体验才能得到的,在体验的过程中当地居民对游客的态度直接影响游客的满足感。同时,随着旅游活动的开展,旅游业负面效应显现,当地居民会由最初的欢迎可能会转为怀疑甚至憎恨,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加以预防。可行的办法是让居民全面参与民俗文化旅游产品的设计、开发、生产、投资、获益以及基础设施建设、旅游设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