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成就的最突出表现之一,是形成了规模巨大的工业特别是制造业生产能力。“中国制造”成为最重要的世界经济现象之一,它不仅彻底改变了中国的国经济状况和国际经济地位,而且广泛而深刻地影响了全球经济以至世界各国消费者的生活。中国工业特别是制造业的巨大发展和世界性影响,基于其国际竞争力的不断提升。同时,中国工业特别是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正在和将会遇到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其中有些问题是对中国工业发展以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挑战。本章作者从1995年起,组织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的一个研究组对中国工业特别是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了持续的研究。本章是最近完成的若干研究项目所获得的一些分析结论和讨论意见。
一、中国制造业的国际地位自改革开放以来,以出口额和出口增长率所反映的中国工业的国际地位持续提高,特别是中国制造业在国际贸易中表现突出,出口额从1990年的443亿美元增长到2005年的7129亿美元,年均增长20。2006年中国商品出口更是高达9690、8亿美元数值引自中华人民国国家统计局局长伏瞻的《2006年我国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一文。,其中制造业出口值估计为9067亿美元(见图141)。数据是作者根据历史数据推测而来的。
页脚
f
从产出结构的国际比较看,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明显偏高。19952005年,中国制造业占GDP比例为34左右,而日本和国均低于25。美国的这一比例自1995年以来也呈递减趋势,从1995年的18、92降为2001年的15、16。与其他下中等收入国家相比,中国第二产业比重明显偏高。根据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资料,2004年,第一产业比重,中国高于下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1、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中国高于下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9、3个百分点,同时远高于巴西、哈萨克斯坦和埃及三国,在所有列举的国家中是最高的,这与中国正处于重化工业加速发展的历史阶段有关。第三产业比重,中国低于下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10、4个百分点,明显偏低(见表141)。而且,近两年,中国第三产业的比重还呈下降趋势,2005年为40,2006年为39、5。
中国制造业的持续高速增长引起了全世界的普遍关注。加之新闻媒体的传播和一些国家出于政治目的或集团利益的夸大性宣传,在全世界已形成了中国“工业大国”或“制造业大国”的形象。其实,客观地分析,从中国拥有13亿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21,以及中国在历史上曾经占有世界1413的产出规模的角度看,中国目前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