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究并重。但是,现在大学的实际情况却是本在研究,面在教学,研r
究高于教学。在大学,每个专业、每门课程都有其特殊性,教学的质量无法用分数等统一的标准去衡量。教师评定职称时依据的仅仅是教学课时的数量,更注重的是科研成果。课上得好与坏没有太大关系,写一篇核心期刊的论文更关键。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教学质量着实不容乐观,质量上不去,学生对课堂的兴趣就会逐渐淡化,形成“一次多,二次少,三次寥寥”的课堂到课率,即使采取强硬的管理措施,也只能是治标不治本,大量出现本文前面所提到的“隐性逃课”现象。r
2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不协调,管理制度执行不严格。长期以来。高校的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之间都未能默契配合。教学管理一条线:部分教师上课满堂灌,只管传授专业知识,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则不闻不问;学生管理一条线:学生管理工作者与课堂教学几乎脱钩,只注意让学生多从事社会工作,有的还让学生旷课来协助自己的工作,使学生逃课有了冠冕堂皇的理由。r
另外,学校虽有校规校纪,但没有真正落到实处。例如,有的学校规定一学期累计旷课达多少节便要给予一定的处分,但在执行规章制度时却流于形式,很少有学生因旷课而受到处分的。类似的规章对学生没有起到应有的约束作用,造成学生逃课没有顾忌,不思后果。r
再者是任课老师和管理人员检查监督力度不够,使学生有了可乘之机,特别是大课。由于其考勤检查难度较大,再加上大教室的扩音设备不理想,学生听不清老师讲话,造成大课逃课率较小课偏高。3学校对非专业课的管理相对忽略,公共课、选修课流于形式。加强专业教育,造就品牌效应,是每所高校所注重的。但这样难免就会出现忽略对公共课、选修课等非专业课的管理,忽视人才的引进与教学质量的提高,相同的教师、相同的教案一教到底。另外,再加上非专业课往往采取上百甚至几百人的大课教育方式,学生兴趣自然降低,加上无法有效管理,逃课现象大量出现。r
“年年岁岁花相似”的选修课往往不能满足学生的兴趣与社会、专业的需要。少数好的选修课又是人满为患。学生为了修满学分不得不选修一些自己根本不感兴趣的课程,因此,逃课现象在所难免。r
4学生管理上的“男生”漏洞。在大学,女生作为大学中的弱势群体,向来倍受关注,除了“三八”妇女节外还另设“女生节”以表对女生的关心。而在男生的管理上则出现一些漏洞,加之男生性格与兴趣上的特殊性,男生更易于逃课去做别的事,比如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