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课的逃课率较高,分别占到41r
%与371%,而硕士学历的教师所授课的逃课率只有242%。在职称方面,讲师与副教授授课的逃课率较低,分别为288%与221%;助教与教授的授课逃课率却占到44%与314%。在年龄方面,年龄在30~45岁的教师所授课的逃课率较低,为174%,55岁以上的教师所授课逃课率很高,达到了447%。r
7其他特点r
军校没有经常逃课的学生,专科生高于本科生,外地学生高于本地学生,文史类课的逃课率高于理工类课,选修课高于必修课,大课堂高于小课堂。r
r
二、“大学生逃课风”的原因分析r
r
综合上述逃课特点,联系大学生上课的相关因素,本文作以下分析:r
r
一学生因素r
1学生对专业不了解,缺乏专业兴趣。目前,高考志愿填报时的情况一般是“学生管分数,家长老师填志愿”。由于近年来专业细致化和各种新兴专业的产生,许多家长、高中老师对专业并不了解,只是盲目为学生填报热门专业。进入大学后,随着年龄的增大、年级的升高以及与社会的多方面接触,学生越来越能理性地认清自我,一部分学生会发现自己所学专业并不适合自己或者对其缺乏兴趣,于是产生反感甚至厌恶情绪,置身于一种麻木或相抵触的学习状态,“逃学风”也就应然而生。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逃课现象越发严重。r
2学生对“由家庭到学校”环境转变的消极适应。从中学走人大学,从家庭生活走人集体宿舍,也就是从父母的管束下走入了一片“自由”的天空。面对这样的转变,学生所要和所能做的就是去适应。“如何去适应”成了学生在校发展的分水岭,而学生以往所受的家庭教育方式对此则有非常大的影响。r
那些在较为宽松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中长大的学生,便能在大学转变中主动积极的去适应,知道如何去合理地分配上课和课余时间,有序地安排学习和生活;而那些在严厉的家庭管教下长大的学生,由于缺乏学习、生活的主动意识,在突如其来的“自由”面前显得不知所措。以前没有的很多东西现在都拥有了,时间、空间、钱,似乎一切都可以由自己来“自由”支配,从“自由”支配课余时间到“自由”支配上课时间,这种“自由”慢慢地演变成“散漫”,成为一种习惯“逃课”。r
r
二学校因素r
自2000年以来,高等院校开始大范围的扩招,而且每年都呈递增趋势。许多大学在制度和配套设施建设上由于跟不上扩招的速度,使高等教育模式出现了种种弊端,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生逃课的现象。r
1大学重研究轻教学的管理现状。大学的定位应是教学与研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