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社会性发展名词解释1观点采择:区分自己与他人的观点,并进而根据当前或先前的有关信息对他人的观点(或视角)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每小题3分)2同伴关系: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之间的一种共同活动并相互协作的关系,或者主要指同龄人之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间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每小题3分)3合作行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为达到共同的目标而协调活动,以促进某种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的结果得以实现的行为。(每小题3分)4镜像自我:儿童把他人当作一面镜子,通过他人对自己的表情、评价和态度等来了解和界定自己,形成相应的自我概念。(每小题3分)5性别角色:是社会规范和他人期望对男女两性的行为模式的要求。1父母教养观念:指父母在教育和抚养儿童的过程中,对儿童的发展、教育儿童的方式和途径以及儿童的可塑性等问题所持有的观点或看法。(每小题3分)2依恋:一般是指个体的人对某一特定个体的长久持续的情感联系。在发展心理学中,依恋特指婴儿与成人所形成的情感联结。(每小题3分)3心理理论:指个体对他人心理状态以及他人行为与其心理状态的关系的推理或认知。(每小题3分)4亲社会行为:通常指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包括合作、助人、安慰、捐赠等。(每小题3分)5挫折攻击假说:多拉德认为,人类的攻击行为不是来源于攻击本能,而是由挫折所致。60年代贝科威茨修正后认为,挫折并不直接导致攻击,只为攻击行为的实际发生创造了一种唤醒状态和准备状态。(每小题3分)四、简答题1简述布朗芬布伦纳的人类发展生态学模型。(共5分)答:布朗芬布伦纳认为,儿童发展的生态环境由若干相互镶嵌在一起的系统组成。(1)微系统,是个人在环境中直接体验着的环境,主要是家庭和学校环境。(2)中间系统,指儿童直接参与的微系统之间的联系与相互影响,如家庭环境质量。(3)外层系统,是指那些儿童并未直接参与但对个人有着影响的环境,如父母的工作环境。(4)宏系统,指儿童所处的社会或亚文化中的社会机构的组织或意识形态,如政府的就业政策。2简述友谊关系的功能。(共5分)答:(1)友谊可为儿童提供情感支持。(2)友谊为儿童提供更多的交往和娱乐的机会。(3)友谊为儿童双方提供参照榜样。(4)友谊可为儿童提供社会支持和可靠同盟。(5)友谊可为儿童提供获得基本的社会技能的机会。(6)友谊可提高儿童的自尊。3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