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少淳关于儿童美术的几个问题中国美术教学网德国学者克尔胜斯代纳Kersche
Stei
er花了七年的时间,在察看了58000余名儿童绘画的发展,研究了30万张儿童画后,提出了儿童绘画发展的理论,将儿童绘画发展分为:1.实验前期涂鸦期;2.定型图式期;3.线与形色期;4.平面画期;5.立体画期。我们比较熟悉的英国学者赫伯里德H,Read在其名著《通过艺术的教育》中介绍了另一位学者博特C,Burt的分期,具体是:1.错画期分为无目的的画、有目的的画、模仿的画和局部错画四个阶段;2.画线期;3.图形的象征主义期;4.图形的写实主义期;5.视觉写实主义期包括平面期、立体期;6.抑制期;7.艺术的复苏期。美国美术教育学者罗,曝菲德V,Ie慨砍衄也提出了自己的分期理论:1.涂鸦期;2.前图式期;3.图式期;4.写实萌发期;5.伪自然主义期;6.青春期危机。上述分期基本上可以概括为涂鸦期、图式期和写实期三个阶段,区别只在于分期上有的具体,有的概括,具体的年龄和时间长短也不尽相同。概括地说,儿童绘画的发展总体趋势体现在:1.由单纯的动觉快感到动觉、视觉协调,进而达到对精神形象发生兴趣;2.由概括的图式把握,发细、客观的写实再现。当然,上述分期理论和有关趋势描述,实际上是建立在一个理论假设上,即儿童必须生活在一种以西方焦点透视体系为参照的范围内。不同文化中的主流造型艺术会显示不同的特征,并且必然会对生活在这种文化中的人包括儿童所认同的视觉形象形成极大的干预和影响。研究表明,一些没有受到西方造型和空间观念影响的土著社会,即便是其成人美术也不可能形成对西方焦点体系的认同感,其儿童美术自然也不符合上述分期的特征。此外,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西方焦点体系的造型和空间观作为唯一主流的影响力似乎发生了消解,不同国家和地域的儿童美术发展也可能更趋多样。除了文化的影响之外,儿童的个性气质也会导致一些儿童的美术发展可能不会遵循上述分期理论。赫伯里德结合心理类型理论,将儿童美术学习和创作的特征分成八个类型:1.有机型;2.移情型;3.节奏模式型;4.结构形式型;5.罗列型;6.触觉型;7.装饰型;8.想象型。其中一些类型就可能不会遵循一般认同的发展规律。罗恩菲德也认为儿童大约在12岁左右会在造型方面显露出两种典型的类型,一是视觉型,另一是触觉型。视觉型的儿童美术也许最终会以写实性为依归,但触觉型的儿童美术则未必如此。触觉型的儿童以内部体感左右其造型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