碣石山是在北征乌桓的途中。乌桓是当时东北方的大患建安十一年206年乌桓攻破幽州俘虏了汉民十余万户。同年袁绍的儿子袁尚和袁熙又勾结辽西乌桓首领蹋顿屡次骚扰边境以致曹操不得不在建安十二年毅然北上征伐乌桓。在这年八月的一次大战中曹操终于取得决定性的胜利。这次胜利巩固了曹操的后方所以第二年他才能挥戈南下以期实现统一中国的宏愿。把前后的事件联系起来我们就可以看出北征乌桓对曹操来说是一次多么重要的战争了。而《观沧海》正是曹操在北征乌桓途中经过碣石山时写下的。大战之前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又当秋风萧瑟之际他的心情一定会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他将自己这种昂扬奋发的精神融会到诗里借着大海的形象表现出来使这首诗具有一种雄浑苍劲的风格因而成为一篇优秀的作品。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诗歌朗读1自由朗读诗歌采取各种形式把诗歌读通读顺注意读准字音、节奏。【交流点拨】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2结合注释解读诗意。【交流点拨】向东进发登上碣石山,得以观赏大海的奇景。海水多么宽阔浩荡海中山岛高耸陡立。碣石山上树木丛生各种草长得很繁茂。秋风飒飒海上涌起巨大的波涛。日月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渺的海洋中出发的。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渺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真是幸运极了就用歌唱来畅抒心中的情怀吧!二整体感知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思考下列问题。1全诗是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交流点拨】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下文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2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哪些诗句是写现实的哪些诗句是想象的【交流点拨】这首诗写出了3层意思。第1层12句:交代观海的地点。第2层38句:描写海水与山岛。实景第3层912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想象最后两句是附文是为和乐而加与诗的内容无关。3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诗人是怀着怎样的感情描绘大海形象的
2
f【交流点拨】1“日月之行”四句写大海全用虚写却表现了大海有包容天地的气概
更显示了诗人的博大胸怀。
2大海的形象正是诗人形象的化身。诗人已经削平了北方群雄现在又将北征乌桓和袁
绍残部为即将挥师南下统一中原解除后顾之忧。在踌躇满志的时候他借大海的形象抒发了
建功立业的愿望写出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