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兼有感叹)
1
f7.不亦乎?(不是吗?)表示反问的固定结构。其中“亦”没有实在意义,只起加强语气的作用;句末“乎”可用“哉”、“邪”等疑问语气词替换。可译为“不是吗”。如: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译文:学习而又按时去温习它,不是很高兴吗?8非欤?(不是吗?)《屈原列传》:子非三闾大夫欤?9宁耶?(哪里呢?)《祭妹文》:宁知此为归骨所耶?(兼有惑叹)10顾哉?(难道吗?)《为学》: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兼有感叹)11独哉?(难道吗?)《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
表示测度疑问的固定结构。它所表示出来的语气是委婉的。句末“乎”可用“与(欤)”、“耶”等疑问语气词替换。可译为“恐怕(只怕)吧”、“莫不是吧”。同义结构还有“非乃乎”、“不乃乎”。如:①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灭吴》)译文:现在您已经退守到会稽山上,然后才来寻求谋臣,恐怕太迟了吧?②无乃尔是过与?(《论语》)译文:恐怕该责备你吧?
2得无(微乎?(该不是吧?(兼表反问)表示反问的固定结构。它的语气比较委婉,且略带测度性。句末“乎”可用“与(欤)”、“邪”、“耶”等疑问语气词替换。可译为“该不会吧”、“莫非是吧”、“能不吗”。同义结构还有“得毋乎”、“得非乎”等。如:日食饮得无衰乎?(《触龙说赵太后》)译文:每天的饮食该不会减少吧?《师说》其可怪也欤?
3其欤?(不是吗?(兼表反问)4庶几欤?(或许吧?)
《孟子二章》吾王庶几无疾病欤?
三、表示感叹1何其也!(怎么那么啊!)《伶官传序》: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2直耳!(只不过罢了!)3惟耳!(只罢了!)4一何(多么啊!)5亦哉!(也真是啊!)《五人墓碑记》: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呜呼,亦盛矣哉!《孟子梁惠王上》:王日:“不可,直不过百步耳!”《谭嗣同》:吾已无事可办,惟待死耳!《石壕吏》: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五、表示选择1与其孰若?(与其,哪如?)《冯婉贞》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2欤(耶),抑欤(耶?(是,还是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