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并购的现状与分析
并购作为企业的主要外部性成长方式,在西方国家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在我国也发展了十几年。本文主要对并购活动在中国的现状及其中的部分问题进行了剖析,希望能够对中国的企业并购有所帮助。并购的概述中,通过对并购的概念、分类、动机等方面的阐述,理清并购的基本概念,并初步说明并购在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的意义。本文对西方发达国家的并购发展历史和理论也做了比较详细的介绍,从西方国家五次并购浪潮中去发现并购的历史发展规律,为我国的政府和企业的并购活动提供参照经验和模式。
并购虽然在我国发展的时间不长,但发展速度很快,十几年间经历了萌芽阶段、快速发展阶段和规范发展阶段。尽管不能照搬西方的发展模式,但国外的经验可以帮助我们寻找在目前经济发展阶段最适合我国国情的并购方式,尽量少走弯路。目前我国国有企业的原计划经济模式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我国国民经济结构的战略调整迫在眉睫。
战略并购作为最具市场化特征的工具和手段,可以在经济结构调整中发挥巨大作用。尤其是我国资本分散和资本重置都需要通过并购活动来解决。所以,并购不是西方国家的专用,我国也需要并购。国有经济中,为改善治理结构的国有股减持为并购开辟了广阔的ltWP4gt市场。
在目前经济发展阶段,民营及其他形式的非国有企业的经济实力相对还比较薄弱,目前外资是国有股减持中的最大买家。面对外资的强势进攻,对改制中的国企,是机会,也蕴涵着多方面的风险,包括对国家经济发展安全的影响。所以国企不能只看到外资进入所带来的眼前的利益,而要为企业发展的长远战略目标考虑,避免只是为他人做嫁衣。政府也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为外资并购国企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的同时恰当的保护国内企业正常发展。
上市公司也是并购市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绝大多数上市公司是由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有大中型企业经公司化改制而成的。在这些公司中,国有股位于绝对或相对控股地位,而国有股属非流通股。流通股和非流通股的并存,使协议并购成了主要形式,发达证券市场经常被采用的要约并购被抛在了一旁。
并购中,市场作用不能充分发挥,并购的效果和意义也就打了折扣。资本市场的不完善,法律、法规的不健全以及政府的不适当干预,使上市公司的并购还
f存在许多问题。证券市场自身的功能亟待完善,只有一个稳定的、公平规范的市场环境,才能促进上市公司的健康并购。另外,我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