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r
(3)结合重要文物古迹的保护与建设增辟公园绿地。r
(4)大力r
发展城郊森林公园。r
(5)沿黄河路两侧建50米宽的带状景观绿带。r
2、生产绿地(G2):分布尽可能满足要求,面积应在建成区面积的2以上,苗木自给率在85以上,大苗自给率达到90以上。r
3、防护绿地(G3):在市区不同地段设置不同类型的防护绿地,宽度满足不同行业系统的要求。r
(1)沿110国道两侧各建5-50米宽的的防护林带。r
(2)建设300米宽的莫尼路林带、厂前林带,并在林带经过人口集中的地段改建成公园绿地。r
(3)建设由团结林带、青年林带、建设路林带构成的城市景观绿带。r
(4)沿包兰铁路两侧建10-30米的防护林带。r
4、附属绿地(G4):r
(1)道路绿地:城市主干道绿化带面积占道路总用地面积的比例不低于20,次干道不低于15,园林路不低于25。r
城市快速路和立交桥控制范围内的用地,应结合景观与防护功能进行绿化。r
在普及绿化的基础上,不断提高道路绿化水平,形成城市景观大道网络和林荫道路。r
(2)居住区绿地:绿地率应达到国家技术规范中所规定的指标。其中新建、改建居住区绿地率不低于30,旧城改造居住区不低于25。r
(3)庭院绿地:r
所有建设项目均应按建设指标配套附属绿地,其中机关团体、宾馆、医院、公共文化设施、事业单位、部队不低于35,大中专院校不低于30,中小学不低于20,企业根据生产内容和工艺水平不低于20。r
5、其它绿地(G5):完善城郊成吉思汗生态园风景林地的建设,同时加快城市北部生态防护林和南部基本农田保护区林网的建设,开展南海公园湿地的保护与恢复工作。r
6、水系规划r
城市水系规划的总体构想是“引水入市”和人工筑坝蓄水。r
7、避灾绿地规划r
城市绿地系统中的避灾绿地,应结合城市总体规划中的防灾、避灾规划而设置。首先尽可能使各类绿地均匀分布,并建立避灾据点(如大型广场绿地、公园),使城市避灾通道与林荫道系统结合起来,完善城市的避灾体系。其次,应在避灾据点内提前规划建设各类相应避灾服务设施,以适应避灾中的生存要求。r
r
第六章 树种规划r
r
第十四条规划原则r
1、地带性原则:r
即要基本符合地带植被区域自然规律。r
2、以乡土树种为主r
乡土树种对土壤、气候适应性强,具有地方特色,应作为城市绿化主要树种。r
3、选择抗性强树种 r
城市的环境因素既复杂,又较自然环境恶劣,因此应选择抗性树种。r
4、结合生物多样性的要求,引进适应本地区各类植物。r
第十五条技术经济指标r
1、常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