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阐述了根据地政权建设、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理论,使革命根据地建设的理论更加丰富。总之,在这一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系统化而达到成熟。3.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发展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面临着是建立一个新中国,还是建立一个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这样两种命运、两种前途的战略抉择,中国应向何处去?围绕着在中国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家的问题,代表中国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同代表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利益的共产党展开了两种命运、两种前途的战略决战,从政治、军事、思想和文化等各个方面进行了激烈的较量。这场较量最终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解放战争的胜利,建立新中国而告结束。解放战争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进一步得到发展。党和毛泽东总结中国革命的经验,尤其是解放战争以来的经验,丰富和发展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1947年12月,毛泽东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书面报告中,总结党领导的几次革命战争特别是解放战争以来的
10
f经验,提出了著名的十大军事原则和新民主主义的三大经济纲领。1948年3月,毛泽东在《关于情况的通报》一文中,提出了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的思想;毛泽东指出:“只有党的政策和策略全部走上正规,中国革命才有胜利的可能。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各级领导同志务必充分注意,万万不可粗心大意。①1948年4月1日,”《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毛泽东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土地改革总路线,指出: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就是中国共产党在当前历史阶段的总路线和总政策。“依靠贫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土地改革工作中的总路线和总政策。这些思想丰富和完善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在中国革命胜利前夕,1949年3月,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中,系统阐述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思想,他指出,在全国胜利的局面下,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党在城市工作的中心任务是恢复和发展生产,从而解决了夺取全国胜利和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理论上为实现这一转变做了重要准备。1949年6月30日,毛泽东发表了《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集中论述了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历史必然性,明确指出,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是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