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营销策略初探农产品营销策略初探
市场营销是产品变现的最后一关,也是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的有效途径。运城是山西的农业大市,处于全国黄淮海优质小麦生产带、优质棉花生产带,是山西最大的粮棉基地、全国最大的苹果和芦笋产地,小麦、水果产量占全省的一半左右;苹果、设施蔬菜产量占全省的60以上;棉花、芦笋产量占到全省的90以上,其中芦笋占全国的12和全球的14;果汁加工量占到全省的952、全国的14。“卖但难”问题一直伴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全过程,是一个老大难问题。比如前两年的棉花、西瓜滞销,价格低迷,农民收入受到很大影响。要彻底改变目前农产品营销现状,必须认真加以研究,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把农业生产推向纵深发展,把农产品推向国际国内大市场,创新营销方式,不断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参与市场大流通。面对竞争的日趋激烈和入世后市场的进一步开放,机遇和挑战并存。这几年中央提出要发展农业,建设新农村,实现农产品由数量扩张型到质量效益型的转变,必须依靠科技进步、按照市场需求变化,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和品种布局,提高品质和产品档次,培育和发展优势产业、特色产业,积极推行深加工和增值,稳定提高种植业效益,创新营销思路与模式,适应现代市场的需求变化。下面我主要讲三个问题:
1
f一、农产品营销的现状分析由于农产品市场具有供给的季节性和周期性(农业生产具有季节性,农产品市场的货源随农业生产季节而变动,特别是一些鲜活农产品,如不及时采购和销售,就可能给农户造成经济损失);农产品市场多为小型分散的市场(农产品生产分散在农村千家万户,农产品在集中交易时具有地域性特点,通常采用集市贸易的形式,规模小而分散);农产品市场风险比较大(因农产品具有鲜活的特点,在运输、储存、销售中会发生腐烂、发霉和病虫害,极易造成损失,所以农产品在销售时要尽量缩短流通时间,妥善保管,降低风险)等特点,因而我国农产品营销呈现如下现状:一是农产品营销的组织化程度低。一是农产品营销的组织化程度低。我国农业最基本的经营现状是小生产对大市场,有人形容为“提篮小卖”“跨对付国公司”。因此可以说组织化程度不高是制约农产品营销的一道坎。千家万户的分散的经营格局、随意性的种植制度、不确定的品种、数量和质量,很难与销区建立相对稳定的供货渠道,占据相对稳定的市场份额,小生产很难与国内外大市场、大流通对接。二是农产品营销的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