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正火、冷处理、时效处理(尺寸稳定处理);
答:退火:将工件加热到临界点以上或在临界点以下某一温度保温一定时间后,以十分缓慢的冷却速度(炉冷、坑冷、灰冷)进行冷
却的一种操作。
正火:将工件加热到Ac3或Accm以上30~80℃,保温后从炉中取出在空气中冷却。淬火:将钢件加热到Ac3或Ac1以上30~50℃,保温一定时间,然后快速冷却(一般为油冷或水冷),从而得马氏体的一种操作。回火:将淬火钢重新加热到A1点以下的某一温度,保温一定时间后,冷却到室温的一种操作。冷处理:把冷到室温的淬火钢继续放到深冷剂中冷却,以减少残余奥氏体的操作。
时效处理:为使二次淬火层的组织稳定,在110150℃经过636小时的人工时效处理,以使组织稳定。
5)淬火临界冷却速度(Vk),淬透性淬硬性;
答:淬火临界冷却速度(Vk):淬火时获得全部马氏体组织的最小冷却速度。
淬透性:钢在淬火后获得淬硬层深度大小的能力。
淬硬性:钢在淬火后获得马氏体的最高硬度。
6)再结晶、重结晶;
答:再结晶:金属材料加热到较高的温度时,原子具有较大的活动能力,使晶粒的外形开始变化。从破碎拉长的晶粒变成新的等
轴晶粒。和变形前的晶粒形状相似,晶格类型相同,把这一阶段称为“再结晶”。
重结晶:由于温度变化,引起晶体重新形核、长大,发生晶体结构的改变,称为重结晶。
7)调质处理、变质处理。
答:调质处理:淬火后的高温回火。
变质处理:在液态金属结晶前,特意加入某些难熔固态颗粒,造成大量可以成为非自发晶核的固态质点,使结晶时的晶核数目大大增
加,从而提高了形核率,细化晶粒。
62如下图所示,T12钢加热到Ac1以上,用图示的各种方法冷却,分析各自得到的组织。
答
a水中淬火M+Fe3C
b分级淬火M+Fe3C
c油中淬火M+T+Fe3C
d等温淬火B下+Fe3C
e正火
S+Fe3C
f完全退火P+Fe3C
g等温退火P+Fe3C
64将同一棒料上切割下来的4快45钢试样,同时加热到850℃,然后分
别在水、油、炉、空气中冷却,说明:各是何种热处理工艺?各获得什么
组织?排列一下硬度的大小顺序。
答:1水冷:淬火M
2油冷:淬火MT3炉冷:退火PF4空冷:正火SF硬度顺序:1>2>4>3
65残留奥氏体对钢淬火后的性能有何影响?用什么方法可以减少残留奥氏体的数量?
答残留奥氏体不仅降低了淬火钢的硬度和耐磨性,而且在工件的长期使用过程中,残留奥氏体还会发生转变,使工件形状尺寸变化,
降低工件尺寸精度。用“冷处理”可以减少残留奥氏体的数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