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可有哪些方法区别它们?
答:测量四块合金的硬度,其硬度随含碳量增加而升高。
观察四块合金的金相,02和04的合金均为亚共析钢,其组织为珠光体铁素体,珠光体的量随含碳量增加而增加;12的合金为
过共析钢,其组织为珠光体二次渗碳体;35的合金为亚共晶白口铁,其组织为珠光体二次渗碳体低温莱氏体。
观察四块合金与砂轮磨出的火花,随着含碳量的增加,流线数量和爆花数量都急剧增多,碳含量超过08以后,增多的趋势逐渐缓和。
5-7根据铁碳相图解释下列现象:
1含碳量10的钢比含碳量05的钢硬度高;
2在室温平衡状态下,含碳量为08的钢比含碳量为12的钢强度高;
3室温下莱氏体比珠光体塑性差;
答:1含碳量10的钢比含碳量05的钢硬度高;
钢由较软的铁素体和较硬的渗碳体组成,随着含碳量的提高,钢中渗碳体的量提高,因此硬度提高。
2在室温平衡状态下,含碳量为08的钢比含碳量为12的钢强度高;
钢的强度是典型的对组织敏感的性能指标,细密相间的两相组织珠光体具有较高的强度,因此提高珠光体的比例可改善钢的强度,
而连续分布在原奥氏体晶界上的二次渗碳体将降低钢的强度。08的钢中珠光体的比例高于12的钢,同时12的钢含有更多的二次
渗碳体,故08的钢比12的钢强度高。
3室温下莱氏体比珠光体塑性差;
室温下莱氏体Fe3CP,即珠光体分布渗碳体相的基底上,而渗碳体基底的脆性极大,莱氏体表现为脆性的,几乎不能塑性变形。
第六章作业
6-1解释下列名词:1)奥氏体的起始晶粒度、实际晶粒度、本质晶粒度;
答:(1)起始晶粒度:是指在临界温度以上,奥氏体形成刚刚完成,其晶粒边界刚刚接触时的晶粒大小。
(2)实际晶粒度:是指在某一具体的热处理加热条件下所得到的晶粒尺寸。
(3)本质晶粒度:根据标准试验方法,在930±10℃保温足够时间(38小时)后测定的钢中晶粒的大小。
2)珠光体、索氏体、屈氏体、贝氏体、马氏体;
答:珠光体:铁素体和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
索氏体:在650~600℃温度范围内形成层片较细的珠光体。
屈氏体:在600~550℃温度范围内形成片层极细的珠光体。
贝氏体:过饱和的铁素体和渗碳体组成的混合物。
马氏体:碳在αFe中的过饱和固溶体。
3)过冷奥氏体、奥氏体、残余奥氏体;
答:奥氏体碳在Fe中形成的间隙固溶体
f过冷奥氏体处于临界点以下的不稳定的将要发生分解的奥氏体称为过冷奥氏体。
残余奥氏体:M转变结束后剩余的奥氏体。
4)淬火、回火、退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