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素),还需要考虑能够反映供应商其他竞争优势的软性指标(如管理、文化等因素),只有这样才能综合反映供应商的整体绩效水平。3简明科学,突出重点
在保证系统全面的基础上,评价指标体系的大小必须适宜,既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如果指标体系过大、层次过多、指标过细、势必将评价者的注意吸引到细小的问题上,会增加评价难度。而指标体系过小、层次过少、指标过粗,就违反了系统科学性原则,不能充分反映供应商的实际水平。因此,评价指标体系的大小必须适宜,选取可以反映供应商核心能力的关键指标进行重点评估。4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原则
供应商的绩效水平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在评价供应商的竞争力时应综合考虑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定性和定量指标都必须有清晰的概念和明确的计算方法。5既要相对独立,又要保持一致性
在选择相关指标时,要明确指标间的逻辑关系,防止指标发生冲突。要审慎选择相关指标,评价指标之间不能有包含现象,而且要尽可能弱化和消除评价指标之间的相关性。
(二)供应商绩效评价指标的选择
目前,企业在选择供应商时,多以主观判断为主。同时,选择的标准不够全面,学术界没有统一的、一致的标准,所提出的指标体系的侧重点各有千秋,多集中在产品质量、价格、柔性和交货等方面,没有形成一个全面的评价指标体系。因此,本文综合现有的研究成果,认为供应商绩效评价可以选取以下三个主要方面的指标:产品因素、企业因素和合作兼容性,选取频率高且重要的评价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剔除含义相近的指标。不但对供应商的质量、价格及交货期
第2页共5页
f进行评价,而且还对供应商的管理水平、技术设备水平等进行考核。1产品因素
产品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供应商的产品质量、成本和价格、售后服务、产品柔性、交货情况。其中,产品的质量指标通过产品合格率、退货率、质量认证体系进行衡量,成本和价格指标则包括产品价格、物流成本和价格波动率,售后服务通过问题解决率、投诉率等指标来衡量,产品柔性具体包括制造柔性、时间柔性、数量柔性和订单响应速度等指标,交货情况可通过交货准时率、交货准确率、交货提前期等指标来反映。2企业因素
企业方面的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财务状况、人力资源、技术能力、信誉和发展潜力。其中,财务状况指标具体包括:流动比率、资产报酬率和资产负债率,人力资源状况可通过员工的职称构成、学历构成、人均培训费用等指标来反映,技术能力指标则包括:科研费用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