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一、本节课程内容对应的地理课程标准分析:新课标:“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判断坡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展开使用地图、动手制作等活动,利用泡沫塑料、沙土等制作地形模型的地形模型绘制相对应的等高线地形图”。二、教材分析:这节课教材分为“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三个部分,本节课是第一课时,地形图的判读。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是《地形图的判读》一节的重点和难点。教材是以学生读图比较获取知识归纳规律的线索来组织内容的。教学过程为了避免照本宣科式的讲述,要创设情景,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本着从“立体平面”的思路,尽量从感性(利用山地模型绘制等高线地形图)入手,用问题引导,再以PPT演示,把感性和合理性相结合,充分注意教学的启发性,努力使学生成为积极主动的思考性学习者,而非被动的听众。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理解地形图的水平。三、教学过程与策略预想: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突出体现在为学生创设了轻松愉悦的氛围,利用用泡沫塑料软垫制作出山体的模型绘制等高线地形图,从而深刻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原理,发现并能够总结出不同地形等高线地形图的特点和规律,使学生由感性理解上升到理性理解,从而将这节课推向高潮,同时学生们还能够用总结的规律去解决具体的问题。能够说本节的教学环节是:问题引出动手实践总结规律解决问题四、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用海拔和相对高度示意图,学会计算海拔和相对高度的方法;知道等高线的概念;使用等高线地形图,识别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地形部位名称等。2、水平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对等高线地形图中的等高线间高程,疏密水准,不同形态的判读、分析,培养学生阅读和使用地形图的水平;初步学会在地图上辨认地面的高低起伏。3、情感目标:通过使用课件展示、地形模型,动手操作,协助学生初步建立起地图的空间概念。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使学生懂得学习地理知识必须有科学的方法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五、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1、使用等高线地形图,识别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地形部位名称2、学会在等高线图上识别各部位等高线的分布状态。六、教具准备:PPT课件,等高线地形图的模型,等高线地形图七、教学时数: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创设情境,在优美的图片中,教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