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厚、扩大。2、肺、心功能失代偿期(包括急性加重期):多由于急性呼吸道感染而诱发,表现为:(1)呼吸衰竭:症状、体征。(2)右心衰竭:症状、体征。六、辅助检查:影像学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血气分析、血液化验、其它等。
12
f七、诊断和鉴别诊断1、诊断根据:1977年我国修订的“慢性肺心病诊断标准”诊断。2、鉴别诊断:冠心、风心、原发性心肌病等。八、治疗(一)肺、心功能代偿期:可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措施,增强病人的免疫功能,使病人的心肺功能逐渐恢复,积极治疗原发病。(二)肺、心功能失代偿期1、治疗原则:控制感染,通畅呼吸道,改善呼吸功能,纠正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控制呼衰和心衰,防治并发症。(1)控制感染:抗菌素的选择(根据感染的环境、痰涂片革兰染色及痰菌培养和药敏结果),预防二重感染;(2)控制呼吸衰竭(3)控制心力衰竭:肺心病患者一般在积极控制感染、改善呼吸后心力衰竭便能得到改善,对治疗后无效的病人可酌情给予:①利尿剂;②正性肌力药;③血管扩张剂。(4)防治并发症1)肺性脑病由于呼吸功能衰竭所致缺氧,二氧化碳潴留而引起精神障碍、神经系统症状的一种综合征。必须排除其他因素引起的脑部症状,是肺心病死亡的首要原因。2)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可发生不同类型的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使呼吸衰竭、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的病情更加恶化。3)心律失常多表现为房性早搏及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以紊乱性房性心动过速最具特征性。4)休克不多见。发生原因有感染性、失血性、严重心衰或心律失常。5)消化道出血。6)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7)深静脉血栓形成。九、预后:缓解期治疗的效果良好与否,对病情转归有很大影响,长期家庭氧疗可改善其预后。十、预防1、戒烟。2、预防诱发因素,如呼吸道感染等。3、宣教。【教学方法】1、典型病例示教。2、结合幻灯片或图表、影像学检查示教,并进行讨论。
第十二章胸膜疾病
第一节胸腔积液
【教学目的与要求】一、掌握结核性胸膜炎与癌性胸腔积液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二、了解胸腔积液的常见原因,了解脓胸的治疗原则。【讲授时数】2学时【讲授内容】一、概述:胸膜腔的解剖,正常情况下胸液的生成与吸收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二、胸水循环机制(图解)。
13
f三、病因和发病机理:漏出液与渗出液的常见病因。四、临床表现及体征:原发病所致症状与胸腔积液症状。五、实验室和其它检查:(一)诊断性胸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