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3)孔子主张“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等,包含了民本思想,也是他所提倡的道德观和伦理观。
758
f(4)孔子是个大教育家。①在教育上,孔子提出了“有教无类”的著名主张,这是孔子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与贵族“学在官府”、“礼不下庶人”的严格等级制的教育有着质的区别,是划时代的进步。②孔子的私学打破了受教育对象的地域、族类和家庭出身的限制,扩大了教育的社会基础,尤其是满足了平民入学受教育的愿望,适应了社会发展的要求,有利地推动了春秋以来的学术下移运动,壮大了士阶层的队伍,促进了各民族文化的融合与发展。③他晚年整理《诗》《书》《礼》《易》《乐》《春秋》,是为“六经”,即儒家的经典,对发展儒家文化、繁荣学术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2.孟子及其思想。(1)孟子,名轲,战国中期邹国人,他曾受业于孔子的孙子子思,自认为是儒家学派的正宗,对儒家思想发展有重要贡献。一生以教书为主,也曾游说于各诸侯国。晚年著书立说,他的言论被整理成《孟子》一书。冯友兰认为孟子是儒家的理想主义代表。(2)孟子的政治思想主要是继承了孔子的“仁”,并将其发展为系统的“仁政”思想。①孟子的仁政贯穿着民本思想,提出“民贵君轻”思想。②“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也是孟子用仁政来解释君民关系。③他主张“政在得民”,反对苛政;主张给农民一定的土地,不侵犯农民劳动时间,宽刑薄税。评价:民本思想是孟子哲学思想中的精华,也是对孔子民本思想的发展。(3)孟子在伦理观上主张“性本善”。孟子把道德规范概括为四种,即仁、义、礼、智。为了说明这些道德规范的起源,孟子提出了人性本善的思想。其理由是人人都有“善端”,即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性善学说虽然是唯心主义哲学思想,但孟子强调君王要善待人民,要制民之产,使民有恒产,又有恒心地安于生产生活的思想,在当时是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的。3.荀子及其思想。(1)荀子,名况,战国晚期赵国人。荀子有两位有名的学生:一位是杰出的学者韩非子,一位是秦始皇的丞相李斯。当代哲学家冯友兰认为荀子是儒家的现实主义代表。(2)孔孟荀一脉相承,荀子大体遵循了孔孟的路线。①他也主张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②在君民关系上,他看到人民力量的巨大,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这就是著名的“君舟民水”的观点,对后世的政治思想影响很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