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争鸣书面形成的重要意义。考纲:百家争鸣;孔子、孟子和荀子与儒家思想的形成。二、重难点解析1.“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背景。春秋战国时期,①经济井田制崩溃,地主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②政治周王室衰微,分封制衰落,士大夫崛起,新的统治阶级还未有绝对的权威,思想氛围宽松。③阶级关系“士”阶层因各诸侯国都想富国强兵、礼贤下士而思想活跃和受重用。④思想文化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历丰富的文士,同时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的社会大变革时期。2.“百家争鸣”的含义及思想特征。“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奇斗艳的局面。“百家”是指思想流派之多,主要有儒家、道家(老子和庄子)、墨家(墨子)、法家(韩非子)、兵家(孙子和孙膑)、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小说家等十家;“争鸣”是指当时社会上和学术上的各种不同见解。春秋战国时期思想特征:⑴思想自由,思想家富有创新精神。⑵流派纷呈,学术活跃,形成“百家争鸣”。3.“百家争鸣”的性质及局面形成的意义。(1)性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2)局面形成的意义:①“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整个历史文化的基础,对中国历史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②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也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③“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8.孔子、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的突出贡献
一、课标与考纲要求课标: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过程。考纲:孔子、孟子和荀子与儒家思想的形成。二、重难点解析1.孔子及其思想(1)是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或孔夫子是对他的尊称。孔子生于鲁襄公二十二年(公元前551年)夏历八月二十七日,卒于鲁哀公十六年(公元前479年)夏历二月十八日,享年73岁。(2)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的思想,认为仁就是“爱人”,就是“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主张“礼”,维护周礼,这是孔子政治思想中的保守部分。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