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中“火”的义项有24个分别为①物体燃烧时所发的光和焰②焚烧焚毁③用火烧物使熟④火灾发生火灾⑤指灯烛或火把⑥用火光照视⑦古代指雷电电光⑧光芒⑨热热气⑩形容红色11喻紧要紧急12喻怒气13喻强烈的感觉或欲望14指茶叶的熏焙15五行之一16指古代服饰中的火焰图案17中医指引起烦躁、发炎、红肿等症状的原因18古代兵制单位十人为火19指若干人结合的一群20指寒食节21年、岁22指枪炮弹药23星名24姓。由于第24个义项的语义单一对它的研究也不属于“火”字的多义系统的研究范围本文对此义项不作讨论。
二、对“火”的义项的隐喻和转喻分析
“火”的本义是物体燃烧时发出的光、焰和热随着人们认识的不断加深逐渐将其他认知域中的意义映射到“火”的本义上来。“火”字的义项之间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以第一项为原型通过隐喻和转喻向其他义项进行意义的延伸和拓展。
认知语言学家们认为转喻是在同一个“理想化认知模型”内以一个概念实体为工具为另一个代表认知目标的概念实体提供心理途径的认知过程。这个过程通过一个人、一个物体或者一个事件的凸显性成分来理解个人、物体或事件的心理映射。隐喻和转喻的认知机理不同当然认知方式也不同。隐喻强调的是相关两个域中的部分相似性而转喻中相关的不一定是两个域而是两个部分不是相似而是相关。“火”的本义中的“热”由本域投射到与之相关的目标域如感觉域或情感域从而产生了“强烈的感觉或欲望”“怒气”“急躁”“热烈的感情”等。“火”本义中的“焰”则可以投射到图案域产生了“火焰图案”这个义项。“火”的本义中的光则被用来借指“火把”等意义。基于相似性原理的投射过程是隐喻机制的作用而基于部分指代整体或用事物某个特性来指代此事物的则属于转喻机制的范畴。
“火”的义项中有许多是通过转喻机制产生的从“火”到“枪炮弹药”就是一例。使用枪炮的地方自然是战争之地也就是“火线”。由于过年的时候会放炮仗、放烟花所以“一火指一岁”也就可以理解了。“火”本身是原始人见到电击树木而产生的火从此引出了“雷电”的义项钻木取火后“火”的功用是烤熟肉食等事物因此有了“炉灶”的意思又因为军队中十人为一灶开火做饭因此“十人为一火”的义项也就很合理了。这种特征用来指代吃饭的人数是典型的转喻机制。寒食节因为不能开火也被称为“火”。“火”引申到“火灾”再引申到“紧急”的意义是转喻与隐喻共同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