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还是我的课堂操作出差错,还是评课者的标准存在偏差?
(二)“互动发展”语文教学模式的建构在质疑、彷徨中,我观看了教育部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录制的卢咏莉博士《新课程与教育评价改革》VCD……这一时期,我对这些理论书籍只是随意翻看略知大概,无法深入理解。然而,我的教学理念发生了变化:现代语文课堂教学中,具有真正意义的“一堂课”,不仅仅是指受时空限制的显现性的课堂教学实施过程,还包括隐含性的教学观念、程式性的教学设计和反思性的教学评价。在随后的教学中,我用多媒体调动学生的多种知觉,让学生填写《测试质量分析表》反思阶段性学习的得失,做好学科系统知识梳理、写作素材积累及备考应考策略的档案袋等,尝试用空间智能、音乐智能、人际关系智能和自我认识智能来促进学生的语言智能发展。教学方式的改变激发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并使学生学会分享与合作,学会前瞻规划与反思改进。经过一系列的探索实践后,中学语文“互动发展”教学模式日渐清晰、完善。在这期间的我教学特点是:“用脑”教学,用科研促教学,认
f识到要用现代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提升自己,才能达到优质教学的要求。我不但关心高考分数,更关注教育改革的新理念,尝试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演绎自己的课堂教学,尝试把自己日常所做的思考和实践上升为理论。在2004年5月举办的第六届全国语文教师“四项全能”竞赛中,我的教学论文、教学方案获得一等奖,下水作文、板书设计获得二等奖,被竞赛组委会授予第六届全国语文教师“四项全能”称号。令人可喜的是高考成绩提高了,比较2002届与2004届我带的普通班的高考成绩,由535上升到550分,超过C组平均分4分。一向以“高考本位”自居的我,终于确信教学科研是可以促进教学成绩的。……
机会总是赋予经过磨练的有准备的人,教学科研是可以促进教学成长的。明确我们的科研目标,增强理论修养,积累探索实践,不断反思改进,适时利用专家的指引,我们可以闯出自己的科研路子,形成独具个人魅力的优质高效的教学方法。
简评:案例1《教学科研与我的成长》事例典范,感受深刻,反思有力,能够较好地展示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成长道路。语言简练,叙议精当,是一篇比较规范的教育叙事。
案例2:我的个人成长之路
时间飞逝,一晃在学校已经工作14年了。这些年来,在校领导以及各位老师的指引帮助下,我严格按照学校要求,加强师德修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