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重点
客观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何为第一性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
2马克思的两大发现: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3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渊源:德国的古典哲学,法国的空想社
会主义,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4马克思主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
和科学社会主义5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狭义理解: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
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7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8实践的基本特征是:实践不同于动物本能的被动的适应环境的
活动,也不同于人的认识的活动,不论什么形式的实践都具有某些共同性的基本特征客观现实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9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只有在非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这个范围指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10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f11物质和运动不可分离12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对立统一规律13普遍联系: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14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之间
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第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之间是相互联结、相互制约的。一方面,同一性依赖于斗争性,同一是包含着差别、对立的同一,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另一方面,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斗争是是同一中的斗争,没有同一性,斗争性也不能成立。第二,同一性与斗争性之间是相对与绝对的关系。斗争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斗争性最终导致同一性的分解,有条件的同一性和无条件的斗争性相结合,推动着事物发展。15矛盾的转化:矛盾转化,是指矛盾双方走向自己的对立面,是事物具体矛盾的解决,是新矛盾代替旧矛盾。矛盾的转化是有条件的。矛盾转化的形式:1、矛盾的一方克服另一方,如优胜劣汰;2、矛盾双方同归于尽,为新的对立双方所取代,如奴隶社会矛盾的奴隶阶级与奴隶主阶级的矛盾,被资本主义社会的工人阶级与资本家的矛盾所取代;3、矛盾双方经过一系列的发展而融合成一个新事物,如城乡矛盾、脑体矛盾的最终解决。16质变量变关系的复杂性:有量变并不一定有质变产生,但有质变发生时,一定是由量变转化的。量变要到一定程度才会
f形成质变。但在一定程度的量变下,是没有质变发生的,一定要到一定程度,这个程度很重要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