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宗教对人类社会意义:促进人格完善提升人性
2012年09月14日0923来源:中国民族报作者:杨合理
人是一种精神动物,不仅寻求生存的手段,也重视生存的意义,宗教就是提供这一意义的一种视角。(图片来源:资料图)宗教有利于人格完善,促成社会整体的人性提升宗教具有净化人们心灵、提升人的道德和责任感的功能。因此,有人说:道德建立于宗教之上。没有宗教的堤坝,道德难以形成势能;道德一旦失范,则往往一溃千里。在一定意义上,此言表明宗教对于提升公民道德和社会整体道德有重要促进作用。宗教信仰不仅使人有所敬畏,而且宗教所提倡的克制私欲和贪心,有助于淡化某些人只追求金钱而忽视道德的不良倾向;宗教的自责、自督、自尊等戒律,提倡慈悲、怜悯、博爱,有助于社会稳定和谐,降低犯罪率;宗教主张物我一体,普敬一切动植物,有助于创造和谐优美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宗教的利他主义、无我精神,有助于人们树立理性意识,从善去恶,提高道德修养、遵纪守法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关于宗教信仰在现代社会的道德意义,我国佛教界人士也多有阐述。1989年,赵朴初在澳大利亚墨尔本世界宗教和平会议第5届大会上指出:“佛教所提倡的慈悲、平等的精神,对于提高人类的道德情操、促进人类和平友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宗教信仰在完善人的道德人格,提升社会的整体人性方面,有着许多突出的例子。梁漱溟先生在《以道德代宗教》一文中曾经举了民国时期一个这样的例子,在中国的西北如甘肃等地方,回民与汉民杂处,其风纪秩序显然两样:“回民都没有吸鸦片的,生活上且有许多良好习惯。汉民或吸或不吸,而以吸者居多。吸鸦片,就懒惰,就贫困,许多缺点因之而来。其故,就以回民是有宗教的,其行为准于教规,受教会之监督,不得自便。汉民虽号称尊奉孔圣,却没有宗教教条及教会组织,就在任听自便之中,而许多人堕落了。”从梁漱溟举的这一例子中可见,有没有宗教信仰,受不受宗教戒律的约束,对于一个社会的风气而言,实有着重要意义。简单地说,以追求彼岸世界的幸福为目标的宗教,所奉行的规范是“善”,符合社会进步需要,与社会基本行为规范互为补充。不仅如此,它在通过律法规范和宗教道德指引宗教徒的行为时,还借用神的名义,增加规范的庄严神圣感,从而具有强化规范的作用。宗教在人类社会的意义与宗教自由关系密切
f综上所述,宗教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特征,是人类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在人类社会中具有重要意义。宗教作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