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选专业时也没有考虑到职业兴趣和能力倾向,基本上考虑哪个专业比较热门且容易就业。在自我认知的方法上主要从主观的角度或者是朋友、同学的评价中获得反馈信息认识自己,缺乏具体量化的评价,很少人掌握并使用标准化的职业测评工具认识自我。三职业社会认知比较模糊职业社会也就是职业世界,是一个人实现其生涯理想的外部平台。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要对现代职业社会有所认识,了解职业社会的
f一般内容、社会用人单位的范围、三大产业的职业状况;了解社会需求以及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大学毕业生市场化配置的就业体制;了解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总体就业状况和大学生就业形势以及大学生进入职业社会的主要途径;掌握职业环境评估、职业信息的获取和职业信息评估的方法等。然而,很多大学生由于知识技能储备、社会生活经验等方面都存在不足,对职业社会缺乏清晰的认识,从而导致职业定位模糊,发展方向迷茫。四职业价值取向出现偏差社会的普遍价值观念和生活习惯能够影响个人职业生涯决策的有效性,在当前市场经济大背景的社会环境下,大学生的职业价值判断标准出现了明显的现实主义,并带有较多经济利益倾向。很多大学生忽视了职业的理想价值,把对前途和事业的长远追求转化为对经济收入、福利待遇的具体要求。在沈阳农业大学进行的“大学生职业设计和职业选择”的问卷调查中,在“你理想中的职业的相关因素”选项中,收入占41%,职务占41%,权利占7.7%,声望占13.3%,就业地区占37%,发展阶段占40%,其他占4%。由此可见,经济因素成为很多大学生毕业生择业的首要影响因素。五规划缺乏可行性。执行力度不足切实可行的职业生涯规划能使一个人走向成功,华而不实的规划可能使一个人误入歧途。因此大学生制定的职业生涯规划要实事求是,根据自己所学专业进行规划,根据社会需求进行规划,根据个人兴趣与能力特长进行规划,这符合样要求的职业规划才具有可行性。同时,
f制定的规划要有时问的限度,将规划的目标和行动划分到不同的时间段内完成,将整个目标划分为若干个小目标,每个目标明确预期实现的时间并实施行动。现在许多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并没有明确的实现规划的时间限度和各个阶段的目标任而不能合理安排自己从大一到大四各个阶段的具体学习奋斗目标,致使设想的目标无法按期实现,甚至有的大学生做完了规划就抛之脑后,没有付诸实际行动,再美好职业规划也无法实现。三、职业生涯规划存在问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