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试。
规范与创新问题4:您认为目前的课堂教学评价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被调查者反映的问题比较集中的是规范与创新的问题:①评
f价体系的模式化,(比如依然用传统的“五个环节”要求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教学改革,束缚了教师的手脚。②各学科的素质教育目标不明确,评价带有主观性,或用旧的模式来衡量现在的教学。③评价标准不应“一刀切”,要考虑学校和学生的差异,生源差的学校、师资水平低的学校首先应重视规范,抓最基本的东西。④前两年大张旗鼓抓基本功,抓规范,现在又强调创新,老师们有时无所适从。评价等级可否分为“教学规范”和“教学中的突破与创新”?⑤应在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科学品质等方面给予可操作的评价办法,制定新的教学评价方案。
“什么样的课才算好课?”“这样的课好在哪?”“平时这样上课行吗?”这是教师们深感困惑,经常向评价人员提出的问题。北京市中小学各科课堂教学评价方案1995年颁布试行,此后教育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评价方案作为评价课堂教学的测量工具显然需要尽快修改。如何处理规范与创新的关系是个重要问题,应该在认识上澄清。第一,不能把规范与创新割裂和对立起来。从素质教育的目标出发,两者都是重要的。强调规范和强调创新都有个适度问题。创新的教学也不一定不规范,不顾规范的创新有可能是随意而为不负责任的求异。而过于强调规范就成了教条,就会束缚教师和学生的创新活力。第二,规范和创新没有先后顺序。要求新教师先学规范再考虑创新是不太合适的。第三,有些“规范要求”是可以商榷的。比如对教案的要求、对教学环节的要求、对板书模式的过细要求等,就不应千篇一律。第四,应鼓励创新。在评价时增加“教学特色”的权重,同时对“特色”或“创新”作出质的规定。
信息技术与教学评价问题5:您在教学评价中是否做过数据统计?使用什么工具?接受调查的56位教研员和学校教学管理人员是经常从事教学评价的,其中有14位未做过数据统计,占14;有29位仅用笔算做过简单的数据统计,一般是统计某次检测的具体结果,比如分数;有13位运用过计算机处理数据,但只是用过而不是经常用。这说明
f在日常教学评价中,大家对数据统计不够重视,未能利用信息技术对评价信息进行有效处理。究其原因,我们认为主要是大家对信息技术在教学评价中的作用缺乏认识。
信息技术在教学评价中能做什么?目前至少可从以下角度考虑:第一,采集信息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