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标。什么是学生参与度?有两种看法:①学生参与度发言学生数全体学生数②学生参与度学生活动时间上课时间
大家认识比较一致的是,要落实素质教育,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必须从根本上改变“师讲生听”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动手操作。要把这些作为教学评价中可测量的要素,才能促使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去落实。对“学生参与度”的量化问题,大家有不同看法。其一:没有量就谈不上质。绝大部分学生被动地听,你怎么可以说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开发?没有一定的参与度,教师在课堂上就不能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其二:机械地计算参与度,会助长形式主义的提问和无意义的学生活动,比如“是不是?”、“对不对?”、“行不行?”之类的简单提问,乱哄哄不知学生在议论些什么的所谓“讨论”。“乱问”不如不问,这样的作法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没好处。其三:对“以讲为主”不能一概否定,有质量、有启发的讲述要胜过无意义的问答和无效的学生活动。
我们认为,“学生参与度”是值得专门研究的一个问题。到目前为止,教学评价者判断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状态如何,大多是用描述性的模糊表达法,比如说“学生思维活跃”、“学生发言积极”。
f这种描述往往因缺乏证据而没有说服力。如果不是同时听这节课的人,也很难从这种描述中了解真实的课堂情况。因此,研究“学生参与度”对科学地进行素质教育质量评价具有重要意义。从目前来看,亟待研究的问题是:第一,学生参与度的概念认定。要不要用时间比或人数比来表示?第二,判断学生参与度的质量要素和层次标准。有教研员提出,课堂发言是学生参与度的基本要素,但要区分不同层次:发言的人次,体现了参与的面;主动发言的人次,体现了教师启发得法和学生思维参与的主动性;讨论了哪些有价值的问题,体现了思维参与的质。第三,不同学科、不同学习内容、不同教学模式对学生参与度的不同要求。比如有的学科就明确提出了讲、练比例。
学生参与评问题3:评价课堂教学,您认为有必要听取学生的意见吗?请说出理由。几乎所有的被调查者都认为,评价教师的教学有必要听取学生意见。陈述的理由主要有:①了解学生的心理感受保证教学过程中可接受性原则的贯彻。②实现信息化社会的教学相长。③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要立足于学生的发展。④教师是因学生而存在的,教师的一切工作要为学生的学服务,要反馈学生需求的满意度。⑤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也应是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