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包括大气资源、水资源、海洋资源、土地资源、矿藏资源、森林资源、草原资源、野生动植物资源、旅游资源等。c保护环境的中心任务是维持人类适宜的环境质量;保护、增殖可更新资源使其不断扩大,为人类永续利用;保护和合理利用不可更新资源使其免于浪费和被破坏并努力寻找替代品,使其为人类所充分利用。(2)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防治在生产建设或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粉尘、恶臭气体、放射性物质以及噪声、振动、电磁波辐射等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12简述世界环境保护的发展阶段及其特点。(1)工业革命前的环境保护
a人类社会初期
人类从天然生态系统中取得天然生活资料以维持生存,人与自然的关系在低生产力水平上达
到基本的和谐。
b种植、养殖业社会
f人类与生态环境的矛盾逐步显露出来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基本上是畏惧和崇拜自然
出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愿望,对自然的依赖由本能变为自觉,开始由顺应自然变为积极
干预自然“天人合一”思想的朴素自然观已带有一些现代环境保护思想的色彩
(2)工业革命时期的环境保护
在环境保护方面,大多采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方针,只是把各种污染当作彼此孤立的
问题采取一些措施,并且把治理污染作为单纯的技术问题来对待,而没有将各种污染及污染
治理与自然保护结合起来。这一时期的环境保护强调和突出的只是治理污染的技术性措施。
(3)当今世界的环境保护
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思想;目前,环境保护已被确定为各国的基本国策,人们的消费观念也正
向有利于可持续消费方面转变,环境道德观念正在形成。
第二章环境保护法概述一、名词解释
1环境保护法:是指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障和推动的,为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目的,调整有关保护和改善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等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环境保护立法目的:是指立法者在制定或认可环境保护法时所希望或实现的结果。3环境保护法的体系:是以宪法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规定为基础,以综合性环境基本法为核心,以单项专门环境立法为主干,以国际环境条约内容为补充,以及包括环境污染防治、自然资源保护、环境纠纷处理、环境损害救济、环境管理组织等内容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基本制度和环境标准组成的完备体系。4环境保护法律关系:是指环境保护法主体之间,在开发、利用、保护和改善环境与资源的活动中形成的由环境保护法规范所确认和调整的具有权利义务内容的社会关系。二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