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振动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自激发散振动,例如颤振和驰振,振动结构可以不断从
气流中获取能量,抵消阻尼对振动的衰减作用,从而使振幅不断加大,导致结构风毁,这实际上是一种空气动力失稳现象,对桥梁危害最大。另一类是限幅振动,例如涡激振动和抖振,涡激振动是由结构尾流中产生的周期性交替脱落的旋涡引起,当一个结构物处于另一个结构物的涡列之中,还会激发出不规则的强迫振动,即抖振。涡振和抖振均可在低风速下发生,虽不具破坏性,但会对杆件接头等连接部位造成疲劳破坏,设计时可通过构造措施解决。
5地震作用
51试述构造地震成因的局部机制和宏观背景?构造地震成因的局部机制可以用地壳构造运动来说明,在漫长的地质年代中,地球内部处于不断运
动之中,原始水平状的岩层在地应力作用下发生形变;当地应力使岩层产生弯曲变形积累的应力超过本身强度极限时,岩层就发生突然断裂和猛烈错动,岩层中原先积累的应变能全部释放,并以弹性波的形式传到地面,地面随之振动,形成地震。
构造地震成因的宏观背景可以借助板块构造学说来解释。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壳和地幔顶部厚约70100km的岩石组成了全球岩石圈,岩石圈由大大小小的板块组成,板块下面是塑性物质构成的软流层。软流层中的地幔物质以岩浆活动的形式涌出海岭,推动软流层上的大洋板块在水平方向移动,并在海沟附近向大陆板块之下俯冲,返回软流层。各板块边缘由于地幔对流而互相挤压、碰撞,在板块的交界地区就会产生连绵不断的地震。
52什么地震波?地震波包含了哪几种波?它们的传播特点是什么?对地面运动影响如何?地震引起的振动以波的形式向震源向各个方面传播并释放能量,这就是地震波。地震波是一种弹性
波,它包括在地球内部传播的体波和在地面附近传播的面波。体波可分为两种形式的波,即纵波(P波)和横波(S波)。纵波在传播过程中,其介质质点的振动
方向与波的前进方向一致。纵波又称压缩波,其特点是周期较短,振幅较小。横波在传播过程中,其介质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前进方向垂直。横波又称剪切波,其特点是周期较长,振幅较大。
面波是体波经地层界面多次反射形成的次生波,它包括两种形式的波,即瑞雷波(R波)和乐甫波(L波)。瑞雷波传播时,质点在波的前进方向与地表面法向组成的平面内作逆向椭圆运动;乐甫波传播时,质点在与波的前进方向垂直的水平方向作蛇形运动。
纵波使建筑物产生上下颠簸,横波使建筑物产生水平摇晃,而面波使建筑物既产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