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两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积累文言词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内容大意,体会
文章的语言特色。
2、过程与方法:学生反复诵读,理解感悟,进入文本情景交融的境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优美的语言中欣赏文中所描绘的画面,感受大自然的纯净美好,把握作者情感脉
搏,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材简析:
《答谢中书书》是作者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文章宛如一幅清丽的山
水画,又像一首流动的山水诗,语言精练而生动。阅读本文要由景入情,去体验作者与
自然相融恰的生命愉悦,领会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态趣。《记承天寺夜游》是苏
轼的一篇小品文,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文章仅84字,却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
术境界,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语言凝练,含蓄深沉,精美传神。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祖国河山秀丽,山水景物,曾经引起古今无数文人墨客的无限情思,
故古语有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这些文人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歌咏自然山水的优
美篇章。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课文就是其中的一篇。
1、解题:(1)读课题,为何这样读?有没有别的读法?
(2)书是一种文体。
2、关于作者及背景:
学生交流收集的有关资料及背景材料、教师补充。
二、反复诵读,整体感知:
1、播放录音,学生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感情。
2、指名读课文,学生互相评议,教师从字音、节奏、情感等方面加以指导。
3、学生个别读、齐读,要求读中出情。
4、分组朗读交流,整体感知文意:
(1)理解字词意思:(媒体显示,生抢答)
交辉:交相辉映。四时:四季。
歇:消散。颓:坠落。
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竞跃:争相跳出水出。
欲界:佛教语,即人世间。仙都:仙人居住的地方。
与(yù):参与,文中指欣赏。
1
f(2)学生质疑字、词、句的意思。
(3)理解文意:(媒体显示,生答)
出示图片,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
三、合作探究,拓展延伸:
1、本文语文优美,读来琅琅上口,试归纳语言特点?
提示:句式上多采用四字短句,运用对偶排比手法,语言精练生动,将描绘的江南
山水之美写得清丽自然,毫万堆砌雕琢的弊病。
2、“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历代诗人也留下了大量的山水诗句,请大家把收集的
诗句互相交流,试简评诗句特色。
3、播放几帧风景瞧片,请同学们为画配文,要求文笔生动,景中融情。
四、课堂小结:本文叙述江南山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