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城市外部形态特点与地理环境的关系。2理解城市土地利用方式与城市功能分区、城市地域结构之间的关系。3掌握影响城市地域结构的主要因素。认识城市地域功能分区的一般规律。(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调查和研究,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并解释其形成原因。(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能够运用发展变化的观点看待城市发展及其地域结构的变化。教学重点:1.城市的地域形态;2.城市地域结构特点;3.经济因素在城市地域功能分区中的作用。教学难点:城市地域形态的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经济因素在城市地域功能分区中的作用。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室、教学挂图、自制图表等教学方法:比较分析法、图示法、讲述法、列表对比法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城市是人类文明的中心。目前,世界上有近50%的人口居住、生活
在城市里。从城市个体来看,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外部形态,而且在每个城市内部不同部位都有不同的作用,以及各具特色的内部空间结构。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城市的内部空间结构2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一、城市形态1.概念:在大比例尺地图上,我们看到的每个城市特定的外部轮廓形状。2.城市形态的形成与它所处的地理环境的关系:
城市用地较为规整,形成集中发展的城市形态平原地区;分散发展的城市形态山区或丘陵地区(因为城市用地比较破碎)。3.类型划分:观察:成都、兰州、重庆的行政图,地形图(1)三座城市的城市形态有什么区别?(2)城市形态的形成与哪些因素有关?(3)这三种城市形态各有什么利弊?(学生讨论)
类型
团块状
条带状
第1页共7页
组团状
f分布地区
举例
平原地区
沿铁路或河流、谷地等被迫沿此延伸
我国的成都左图、合肥,兰州、洛阳、西宁、
美国的华盛顿
宜昌等。
地形的崎岖不平的丘陵山区
重庆
成都城市形态图
兰州城市形态图
重庆城市形态图
过渡:城市不仅有一定的形态,其内部还因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功能区。二、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1.城市土地利用类型:
商业用地、工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住宅用地、休憩及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和农业用地等不同类型。2.功能分区(1)形成:
不同的城市土地利用方式有着各自的特点,而同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对用地空间和位置需求往往是相同的,这就会导致同一类活动在城市空间上的集聚。而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在城市里的集中,就形成了不同的功能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