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是否为零是区分纯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或混合产品的重要标准。边际生产成本和边际拥挤成本都为零的产品是非竞争性的两个必要条件。
这样,公共产品就分类为纯公共产品、混合产品、准公共产品。纯公共产品一般具有规模经济的特征,在消费上不存在“拥挤效应”不可能通过特定的技术手段进行排他性使用否则代价将非常高昂,国防、国家安全、法律秩序等属于典型的纯公共物品,且同时具有边际生产成本为零和边际拥挤成本为零的特
征;混合产品的边际生产成本为零、边际拥挤成本不为零的产品,如收费公路等;而准公共产品是指具有有限的非竞争性或有限的非排他性的公共产品,准公共物品具有明显的排他性由于消费“拥挤点”的存在往往必须通过付费才能消费,它介于纯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之间,如教育、政府兴建的公园、拥挤的公路等都属于准公共产品。
随着科技的进步,不可分割性和非排他性日益模糊,如有线电视、互动收费电视的出现等。非竞争性成为判断公共产品的主要依据。边际生产成本和边际拥挤成本都为零的产品是非竞争性的两个必要条件。
(三)公共产品的特征
(1)受益的非排他性非排他性是指,在技术上无法阻止他人消费或者阻止他人消费应为成本过高
而没有意义,通常意味着人们可以消费该善品而不需要为此支付费用。然而,私人产品只能是占有人才可消费,谁付款谁受益。任何人消费公共产品不排除他人消费(从技术加以排除几乎不可能或排除成本很高)。在公共产品的消费上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免费搭车”现象。
(2)效用的不可分割性私人产品可以被分割成许多可以买卖的单位,为不同的人所占有消费。公
共产品是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的,具有集体消费共同受益的特点。公共产品的效
2
f用为整个社会的成员所共享,是不可分割的。国防、外交、治安等最为典型。效用的不可分割性实际上是受益的非排他性的延伸。
(3)消费的非竞争性
私人产品的消费具有强烈的竞争性,某一个人占有某项产品时就排除了其他个人对该产品的消费,就是说“消费的边际成本为零”,但事实上“公共产品的边际生产成本是大于零”。公共产品一旦被提供后,任何人都可以消费,任何消费者对公共产品的享用,不排斥、不影响其他个人对同一公共产品的同时消费,也不会因此而减少其他人享用该种公共产品的质量和数量。非竞争性包含两方面的含义:
第一、边际生产成本为零在现有的公共产品供给水平上,新增消费者不需增加供给成本(如灯塔等)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