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自然科学季刊》、《社会科学季刊》、《文学季刊》(1922年)教授办的刊物有;《新青年》、《每周评论》《努力周报》《读书杂志》及《国故月刊》、、;师生办的有《少年中国月刊》;纯学生办的有《新潮》《国民》等。、经蔡元培的积极提倡和努力,一个腐败沉寂的旧北大,焕然一新,变为生意盎然的新北大,使它真正成为全国最高学府。这一切取决于蔡氏气度恢宏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思想。他说:“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礼记中庸》曰:‘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足以形容之。如人身然,官体之有左右也,呼吸之有出入也,骨肉之有刚柔也,若相反
①《蔡元培选集》第66页。5
f而实相成。各国大学,哲学之唯心论与唯物论,文学、美术之理想派与写实派,计学之干涉论与放任论,伦理学之动机论与功利论,宇宙论之乐天观与厌世观,常樊然并峙于其中,此思想自由之通则,而大学之所以为大也。”

为此他“(我)素信学术上的派别,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所以每一种学科的教员,即使主张不同,若都是言之成理,持之有故的,就让他们并存,令学生有自由选择的余地。对此,”蔡元培在致林琴南的信中更加明确作了阐明。(三)讲求学术并进,文理沟通,实施选科制和推行课程改革蔡认为,学为学理,术为应用,主张学与术分校,文与理通科,治学者可谓之“大学”,治术者可谓之“高等专门学校”。他认为“大学为纯粹研究学问之机关。”故“大学生当以研究学术为无职,不当以大学为升官发财之阶梯。”“学必借术的应用,术必以学为基本。”要是但知练习技术,不去研究学术,或一国之中,练习技术的人虽多,研究科学的人很少,那技术也是无源之水,不能会通改进,发展终属有限。从这一理念出发,蔡非常重视大学的研究活动,在北大设立研究所,并强调文理科之间的交叉与渗透。在创办一流大学成为时代共识,重视基础研究,昌明学术的蔡元培大学理念值得我们借鉴。(四)对北大领导体制和学校管理的变革。为了从组织上保证其自由与并包方针的贯彻,从根本上改变旧式的学院作风,蔡元培在领导体制上推行了以所谓“教授治校”为内容的民主管理体制。蔡元培说:“我初到北京大学,就知道以前的办法是一切校务都由校长与学监主任、庶务主任少数人办理,并学长也没有与闻的。”他认为这不妥,于是第一步第一步组织评议会,每5名教授选举评议员1人,任期一年,校长是当第一步然评议长。评议会为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